第一五二五章 渡河還是背水?(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戴逯平時看上去頗為穩重,統率中軍也為人所信服,王猛卻知道,戴逯一直都有一種殺胡建功的執念,這執念深了,就可以理解為偏執。
之前的王師,一直都是高歌猛進,所以戴逯的這種執念,只會是他前進的動力。
而現在,若是讓戴逯意識到王猛打算一退再退,恐怕他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又或者會堅定的表示要留下來阻敵以爭取時間。
哪怕最終王猛迫使戴逯聽令而行,也不可避免的在主帥和將領之間撕開一道裂痕。
這顯然是王猛不樂意看到的。
當下,他斟酌說道:
“平道,你說我軍應當渡過滏水列陣,還是背水列陣?”
戴逯沉聲說道:
“如今雨勢並沒有減小之意,因此我軍若是再渡過滏水,固然有滏水作為屏障,可以增添優勢,但其實我軍為了實現此舉,將要承擔不小的風險。
鮮卑人追逐的很急,幾乎就跟在我軍後面,此時想要渡河,不啻於自尋死路,屬下竊認為如果沒有做好付出半數以上兵馬代價的準備,不宜貿然嘗試。
而對於南下的慕容德來說,除了我軍的側後會在渡河的時候暴露,令其獲得可乘之機外,其也可以在我軍渡河之後選擇並不強攻臨水,轉而從其餘地方繞過滏水南下。
敵軍以騎兵為主,而我軍以步卒為主,兩條腿自然是無論如何都跑不過四條腿,所以屆時我軍面對彼岸隨意遊走的騎兵,恐怕會頭疼不已。”
王猛微微頷首,從戰術的角度分析,看似王師渡河有了一道屏障,卻也的確把戰場的主動權讓給了慕容德。
一旦在和騎兵的作戰中陷入被動,王師之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先勝後敗都是有可能的。
頓了一下,王猛補充一句:
“慕容德也不見得就一定要南下。”
戴逯打了一個激靈,他突然間意識到,如今鄴城為王師所佔據,而鮮卑的皇帝——目前在燕趙之地顯然已經完全淪為名義上的了——慕容儁更是已經被阻隔在大河以南,對於遙遠的幽州完全失去了掌控。
這就意味著,現在幽州的主事者已經完全可以割據自立了,而若是一心想著向南拿下臨水、進而殺向鄴城的話,反而會導致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擺在面前——要不要繼續南下呢?
南下,那麼就會接應到慕容儁。
皇帝又回來了。
而若不南下,自然難免會揹負上種種罵名。
所以與其到了這一步再糾結,似乎不如直接連這滏水都不跨過去了。
至於鄴城?
更打不下來,告辭!
顯然無論是王猛,還是戴逯,在目睹了鮮卑慕容氏內部的撕裂之後,都不能保證幽州的慕容德能夠抵擋得住在幽州用兵自立的誘惑。
所以王師南渡滏水,說不定慕容德也跟著打道回府了。
那王猛誘使慕容德南下、以主力殲滅之的作戰計劃,也會功虧一簣。
“在滏水背水而戰,雖兵行險招,卻可能為上策。”戴逯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過屆時刺史可以在滏水南岸指揮。
此為決戰,亦為九死一生之戰,屬下願為前鋒!”
“前鋒是你的沒跑了,別人都來不及。”王猛隨口說道,“不過餘這個刺史也一定是要在的。”
說著,他的目光已經挪開,刺入連綿的雨幕中:
“餘在,士氣就還在,將士們就還願意奮戰,而鮮卑人說不定也更願意往前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