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零章 杜英的釣魚行為(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顫顫巍巍的拱手還禮:
“兩情相悅就好,餘無他求,唯感謝都督對小兒女的照顧。”
“小事。”杜英擺了擺手。
行進之間,街坊中的百姓都聞聲湧了出來。
倉促抽調來的吏員鄉兵正艱難的維持秩序。
杜英放慢步伐,看著路邊看熱鬧的百姓們,沉聲說道:
“刺史,餘觀城中百姓,面有菜色啊。”
雍瑞的心早就“哇涼哇涼”的了,此時聞言反倒是沒有升起什麼波瀾,苦笑著說道:
“梁州多山地,本就貧瘠,再加之昔年司馬勳主政梁州之時,窮兵黷武,百姓積貧積弱,如今反而已算有所起色了。”
杜英回答:
“同樣是貧苦之地,餘路過岐山、鳳翔等地,看百姓紅光滿面、興高采烈,顯然和漢中有所不同。
且漢中和巴蜀通商,是開設榷場之處,往來商賈眾多,百姓就算是為這些商賈打打下手、開設一些服務於榷場的產業,也能夠維持溫飽,但是餘看城中百姓,似乎並非如此。
而城中街道,多有蕭索破敗,更無預料之中的繁華景象,試問那些魚貫入長安的商賈,都是從何而來,又在何處歇腳?
難道這南鄭城裡,還別有洞天?”
眼前這些圍觀的百姓,在杜英看來,和自己之前在關中等地見到的百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他們對於杜英的到來並沒有那麼熱情。
不是杜英自誇自擂,而是他在關中所到之處,無不都是想要仰慕都督天顏之人,而杜英也能夠看出來,這些百姓臉上的笑容都是發自內心的。
這說明關中新政在真真切切的改變他們的生活,而百姓們也真真切切感念杜英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因而杜英有此一問,直接讓雍瑞臉色大變。
這簡直就是在直接問雍瑞,怎麼當的本地父母官?
對於杜英的問題,雍瑞其實是知道答案的。
從巴蜀來的商賈,第一站落腳之處,並不是城中,而是城外。
世家,並非完全都是故步自封之輩,他們一樣擅長博採眾長、化為己用, 否則也不可能在風雲多變的亂世裡還能混的風生水起。
梁州世家就把關中集市那一套給搬了過來,在城外各個家族的駐地開辦集市、招徠商賈,甚至還和巴蜀的世家簽訂長期的供需協議,成為巴蜀商賈固定落腳和貿易之處。
只不過集市最終的受益者顯然主要是世家,那些忙碌在集市之中的本地人,起早貪黑只能賺來一份養家餬口的錢,又如何不會面有菜色呢?
關中市集的財富,顯然流入了尋常百姓家。
而梁州市集的財富,則依然匯聚在世家的手中,偏偏世家還能夠以此做文章,表示自己對關中新政的支援。
你看,我們都已經積極通商、為本地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了。
杜英在來之前,就已經透過本地的六扇門蒐集到了大量的情報,對於這些情況多少都有了解——杜英一直眼饞巴蜀,所以作為溝通巴蜀第一線的梁州,又怎麼可能沒有六扇門的探子?
顯然梁州世家還是太低估六扇門的本事了,或者說他們當慣了地頭蛇,所以對於一向對他們比較寬容的都督府,根本沒有多少戒備之心。
雍瑞一時訥訥不敢言。
杜英輕笑一聲,至少雍瑞還算是個老實人,沒有滿嘴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