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一章 可不能讓都督尷尬(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不需要這些掾史們說,杜英多半也會給他們這些任務。
但手下人主動請纓,和杜英分派下去工作,終究是兩種感覺。
哪個上司不喜歡積極主動的下屬呢?
這些掾史們積極踴躍起來,自然也就沒有杜英什麼事了。
他本來就是個甩手掌櫃,之前出征淮北等地,也是把長安丟給了身後的這些人,現在前去梁州,好似也沒有什麼區別。
大家嘴上說著不同意,但其實都已經輕車熟路了,甚至大家不得不承認,杜英不在的日子裡,好像各項工作都顯得寬鬆一些,而都督身在長安,大家難免緊張不自在。
不過此次杜英南下的目的,既然已經明確為監察梁州的吏治和圖謀巴蜀並行,那麼也不可能讓杜英孤身一人南下。
很快都督府就選出了隨著杜英南下的左膀右臂。
一個是之前就已經被王猛選中,後來任群主持監察事宜,也理所應當的劃入任群麾下的韓伯。
韓伯,是當初被王羲之留在關中惡心杜英、摻沙子的三個人之一。
如今這其中的王坦之已經身在汲郡,是方面大員,未來少說也要執掌一州,或者位列中樞的。
阮寧則負責外交上的事務,方才還因為出使桓溫軍中,達成了雙方之間的合作停戰而立下功勳。
在三人之中,韓伯其實反倒是最先投靠杜英的,身為殷浩外甥的他,本來在江左就沒有出頭之日,所以還不如干脆利落的找新東家。
也因此,韓伯進入了都督府的核心領導層,地位也僅僅在閻負、權翼等人之下,權翼也東出函谷,韓伯其實已經是閻負之下第一人,當然,他也是關中用來招徠江左人才的一塊招牌,並且還真的因為他在關中的不錯待遇,使得殷浩本人都北上關中,更不要說那些鬱郁不得志的寒門子弟了。
這三人,如今在關中都算得到重用。
而當初交付給他們任務的右軍將軍王羲之,由於身體不佳,已經告老還鄉、隱居會稽,鮮少過問天下事,即便是眾人皆知,其必然也是和謝安當初模樣,看上去不關心不過問,卻仍然還藉助著王謝世家的耳目,瞭解著外面的風吹草動。
但是很顯然,王羲之已經快到不惑年紀、身子骨又很弱,恐怕是等不到如同謝安那樣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而王羲之本人,在這些時日裡,也是把王謝世家的未來託付在了謝安的身上,自己則逐漸消失在世人的眼簾之中。
瞭解這三人從留下到被關中任用之前後始末的人們,想到這裡,也不禁感慨此消彼長,為曾經如日中天的王家之消亡、新的勢力之崛起而感慨莫名。
至於作為杜英另一副手、負責軍方事宜的,則是陸唐。
曾經的杜英親衛頭子,現在已經外放成為合格的軍中將領,正巧此次返回關中接收新一批騎兵,原本是打算再率軍東出支援中原戰事的,既然如此,騎兵可以交給別人統帶,而陸唐儼然是最合適成為杜英此次南下副手的。
忠誠、聽指揮、不會過多幹擾杜英的決策。
杜英對此也沒有意見。
除此之外,都督府還選定護羌校尉、敦煌主簿謝凌並金城太守索遐排程涼州的兵馬,包括涼州郡兵和吐谷渾歸附部落,南下漢中。
且此路兵馬晝夜兼程、保持靜默,走武都、陰平一線入漢中,這也是杜英可用的另外一股力量。
謝凌是謝艾的兒子,敦煌謝氏的現任家主,而金城太守索遐則是謝艾舊部,當初正是他輔佐著謝凌,及時救援杜明,方才避免了杜家在武威之亂中蒙受滅門慘禍,如今索遐領金城太守,兼護吐谷渾校尉,主要負責的就是招撫、安頓湟水谷地中的吐谷渾人。
謝凌在杜英征伐涼州中的作為,自然讓杜英在之後對其多有重用,且其根基在敦煌,本來就可以對桓衝形成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