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零章 梁殊的用處(第1/2頁)
章節報錯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餘既然已經把戰事全交給了師兄,那便信任他,放其施為。”杜英解釋了一句,“若是汝當時在鄴城有這般需要,亦可為之。”
梁殊頓時反應過來,王猛是無條件、全方位的受到都督的信任,而自己是有條件的受信任。
這也足夠了啊!
這種完全看做心腹股肱,甚至連都督的大印都可以給的信任,足以讓任何一個臣屬為之熱血沸騰。
當即梁殊鄭重的拱手行禮。
大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架勢。
杜英微微一笑,這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許諾,他其實就是說說而已。
對於師兄,杜英完全瞭解師兄的為人和追求,所以對師兄有僭越的行為,並不在意。
以王猛的聰明才智,他想要算計杜英、取而代之,有一百、一千種方法。
但是對於其餘人來說,顯然在杜英這裡還不足以享受這樣的待遇,否則杜英設立監察機構的意義又何在?
無論是打擊貪贓枉法也好、監察風紀律法也罷,說到底,監察機構的目的就是為了限制百官的權力。
有了權力,自然就會有一些亂七八糟心思的滋生。
杜英看了一眼梁殊,梁殊固然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但是杜英明白,這種能夠在鄴城這等龍潭虎穴之中全身而退的人,又怎麼可能沒有察言觀色的能力、沒有自知之明?
他也知道杜英就是在畫大餅,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如同王猛這樣私刻印章,但是都督能夠畫餅,就已經很受用了。
君不見,這關中一畝三分地上,諸多掾史、主簿等等,想要見到杜英一面、被都督耳提面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杜英笑道:
“恐怕師兄讓你返回關中,也不只是這件事吧?”
梁殊頷首:
“都督明鑑,屬下出身梁州,且久在關中,對漢中的風土人情還算是有些瞭解,因此刺史得知都督意欲巡查漢中,令屬下前來都督駕前聽從呼叫,或可攘助於都督。”
杜英想起來了梁殊的出身,他出身關中寒門,隨著家人南下漢中逃難,定居於此,但因為漢中的進身之道都為本地世家所把持,諸如這樣的外來戶,只能投靠各個世家,充當幕僚,或者透過入贅來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這些偏遠地區的世家們也樂意於透過吸納有才的寒門子弟來提高自家的人才水平,因此入贅之後的贅婿,地位倒也不是很低。
在這般惡劣的出仕環境下,梁殊不得不返回關中,投靠在氐人麾下,後來又作為使者出使王擢部,結果就遇到了極為尷尬的事情——他這個使者還在,氐秦卻被杜英給滅了。
但梁殊本來就是心思活絡的人,因而他轉過頭就勸說王擢投靠杜英,搖身一變,成為了王擢派來聯絡杜英的使者,同樣也得到了杜英的禮遇,促成了秦州歸附,也使得杜英快速開啟了前往安定和涼州的大門,避免了趁亂而起的苻堅積蓄力量,直接給了氐秦致命一擊。
梁殊也因此受到重用,直至今日。
如今,他身為通事館主事、都督麾下的親信之臣,隨著杜英返回漢中,也算是衣錦還鄉了。
且梁殊當初就是被漢中世家給排擠出來的,如今返回,定然想著如何折騰漢中世家,讓那些被壓在下面的寒門子弟們尋覓到進身之道。
王猛讓梁殊前來,不需要再多說一字一句,就向杜英傳遞了他的想法:
漢中世家就算是忠於都督府,也是需要整治的,否則擺在這裡就是一個負面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