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士卒,哪裡能明辨是非,又哪裡知道孰對孰錯?甚至他們本身就是被強拉的丁壯,平日裡受到鮮卑人的欺壓,現在讓他們為了鮮卑人拼命,可能麼?”

校尉搖頭。

王猛接著說道:

“但是他們還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嗷嗷叫著撲了上來,這又是為何?”

“受人矇蔽、不辨是非。”校尉回答。

王猛頷首:

“是啊,那為何是要讓其受鮮卑人之矇蔽,甚至要為了仇人而征戰,卻不能是受到我們的鼓舞,為我關中、為天下之太平而戰呢?”

此時,看著眼前這真實發生的一幕,王猛也不由得想到了,杜英曾經和他講過的故事。

有一個已經日薄西山的老大帝國,自詡為上國,但是當外敵入侵的時候,群起反抗的百姓還會被朝廷鎮壓,以至於之後當兩個外敵在自家領土上打仗的時候,本地的百姓還會為外敵所利用,隨著外敵的刀劍廝殺、擄掠同胞。

杜英問王猛,這樣的國家,窩囊麼?

王猛說,窩囊。

但杜英又伸手指了指北方,意思自然很明顯,如今的北方,胡塵之下,不知道多少漢人淪落掙扎,又或者為虎作倀,和這老大帝國又有什麼區別麼?

王猛一時默然。

而現在,他又想起了這個故事,他覺得杜英說的沒有問題,其實這些本來就不應該是關中的敵人。

師弟交代給六扇門的任務,本來就是包括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是潛入、刺探和蒐集情報,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分化、拉攏敵人。

在這方面,江左的六扇門顯然做的還不錯,他們在建康府內掀起的動盪讓朝廷不得不以強硬的手腕平亂,而這樣做的後果自然就是朝廷的威望直接又向下跌了跌,並且還不得不在很多方面上對這些曾經根本不在他們眼中的平民百姓們做出讓步。

朝廷一旦有所妥協,願意將一些利益分潤給百姓,那其實也在變相的表明關中新政的正確,讓關中的報紙以及為關中所控制的南方報刊,或是光明正大的鼓吹關中新政,或是藉著朝廷新政策的殼子暗中宣傳新政的思想,皆大有可為。

但是顯然河北的六扇門,在蒐集情報方面做的不錯,但是在爭取和拉攏本地百姓方面還有所欠缺,他們只是基於百姓的支援和同情建立起了一些較為基礎和底層的情報網而已。

這個情報網的確在此之前為關中傳遞了很多有用的訊息,但是隨著慕容垂的警覺,如今已經被撕扯的支離破碎,曾經遍佈鄉野的六扇門士卒也不得不分散行動,失去了統一的組織和指揮。

不等那個六扇門校尉回覆,王猛接著說道:

“若是之前站在這裡的,不只是兩個人,而是經過他們一點點的勸導、影響和拉攏的十多個人,在經過十多個人齊聲呼喊、煽動而影響的更多的人,那麼這一仗會不會更加輕鬆一些?

至少你我站在此處,不會暗道一聲‘僥倖’,而他們兩個,說不定可以毫髮無損的堅持到大軍的到來。”

“刺史所言在理。”校尉唏噓不已。

“所以餘現在反倒是明白都督對六扇門的期望了,一起行動,就是一把利刃、所向披靡,在敵人的腹心之中、臥榻之側,攪動個天翻地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