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二章 手爐溫熱(第1/2頁)
章節報錯
秋風掃過許昌。
天亮之後,許昌又好似煥發了生機一般。
大街小巷,滿滿都是走街串巷的人。
杜英伸手微微挑開馬車的簾子,看向街道上的景象:
“上一次來許昌的時候,路上還是空無一人,蕭瑟之意,溢於言表,結果現在再看,許昌已經有昔日繁華都會的幾分模樣了。”
“昔日的長安也是這般變化過來的,如今的許昌也會成為又一個長安的。”端坐在馬車中,郗道茂伸手捧著暖爐,噙著微笑。
手爐這東西,起源於唐代而興盛於明清,在明清近代已經幾乎是家家戶戶、無分老幼之必備,大概也是因為天氣逐漸趨於寒冷,而人們也更追求能夠保暖的工具。
而實際上南北朝時期也是一個小冰河期,天氣一樣比盛世之時來的寒冷。
手爐的設計製造並不複雜,對於關中的冶煉行業來說,還是輕而易舉的。
謝道韞在杜英率軍南下之後,根據他留下的圖紙,讓關中工坊試著製作了一批,受到了關中文武家眷的一致好評,所以如今關中工坊也在推行手爐的製造、搶佔空蕩蕩的市場。
畢竟現在關中的商貨橫行天下,即使是沒有官方通商的地方,人們也對流傳過來的關中商品趨之若鶩,尤其是關中紙張和椅子的出現,的確正在引起整個天下在讀書認字、寫就論述,以及家居生活方面的變革。
但是關中商貨的搶手,自然也就導致想要模仿的人數不勝數。
因此一旦關中的商號不能及時拓展市場,那麼自家的東西很快就被本地的商號所仿製,出現大量的贗品,既直接阻擋了關中繼續從中獲利,而且還毀壞了關中的信譽。
之前就已經吃過虧了,所以現在吃一塹長一智,關中在商品的販賣和推行上也更加大膽而主動,好的口碑,固然是人們使用之後得出來的,也是自家要多注意宣傳得到的。
謝道韞已經在家書之中多次提到手爐的好處和自己對於推行這種後宅閨房之中常備之物的認可和支援,因而杜英腦海之中想到自家夫人的時候,都難免會浮現出其手捧手爐的景象。
“手爐固然能夠暖手,但是現在都還沒有到入冬的時候,就已經手涼了,更是說明氣血虛弱。”杜英擔心的說道。
郗道茂也不反駁,順著杜英的話說道:
“妾身現在已經比早些年好多了,至少不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不是麼?
在關中的時候,時時跟在謝姊姊的身邊,如今來到夫君身側,又跟著夫君忙的團團轉,總歸是見見風景、強身健體了呢。
那夫君總不能拿妾身和疏雨妹妹比,是不是?”
杜英鄭重的點了點頭,現在的郗道茂,在柔軟中自帶著一份堅韌,和初見時的弱柳扶風、無根飄萍,已經好太多了,至少精神氣上來了之後,身體也不會嬌弱多病。
他側頭問向靠著車壁、抱著佩刀,正在假寐的疏雨:
“還有多久才能到河堤上?”
“大概小半個時辰吧。”疏雨即使是閉著眼,也心有靈犀一般感受到了杜英投過來的目光,輕聲說道。
杜英若有所思,放下車簾,想了想,又找了一個架子伸手壓住窗簾,防止窗簾隨著馬車的晃動而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