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二章 齊心的壽春文武(第2/2頁)
章節報錯
身在壽春的官吏和將領,出身各不相同,江左、吳郡和兩淮本地將門,都有。
朝廷為了控制兩淮,避免這個江左門戶、南朝肘腋落入單純的某一方手中,更甚至不知道哪一天不聲不吭的就直接冒出來一個新勢力——袁公路大概對此比較有經驗——所以自然是雜七雜八、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往這個地方塞,以互相形成掣肘。
但這些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官吏們,卻又不得不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
鮮卑人來了,鮮卑人的刀可不管他們是站在哪一邊的,一向是一視同仁。
因而他們想跑是跑不掉,真的跑回了江左,更是等於直接丟了“守土有責”的重任,早就虎視眈眈的其餘各方,當然會抓緊落井下石,轉眼就從世家旁系子弟變成庶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沒錯,派到兩淮來的普通官吏,自然也很難是某家某戶的嫡系子弟,多半都是旁系之中出眾的,派來歷練一下,因而在其犯錯之後,本家自然也沒有保住其官職前途的慾望。
能夠保住性命就已經是家中對你之前貢獻的照顧了。
有這種後顧之憂在,在場的官吏們自然是一個賽一個的團結一心,堅決要追隨謝玄,跟鮮卑人好生較量一番。
淮東的王師抵擋不住,不代表壽春的他們也一樣無所作為,壽春城高池深,尚且還有淝水為屏、八公為障,再加上眼前的這位年輕小將,可是關中名將——半數是謝玄真的有這個本事,半數是因為關中的報紙添油加醋的將謝玄的事蹟描繪一番,以幫助謝玄穩定壽春人心——所以這些優勢加在一起,給了官吏們很大的信心。
至少在他們心中,處於劣勢的兵馬數量也被抵消掉了。
我們也不追求主動進攻,堅守城防的話,普通丁壯也一樣能夠勝任。
但是郗恢說的話,還是讓很多官吏們忍不住眼皮輕輕跳了一下。
鮮卑步騎在淮東如入無人之境,難不成真的比想象之中的還要厲害?
若真如此的話,那渦水之戰是不是勝利的太過簡單了?
莫非大司馬那兒還有什麼貓膩?
渦水之戰的戰報已經傳來,大司馬強渡渦水,接應謝萬率領的王師,擊破慕容儁,不管實際戰損如何,這都是振奮人心的大功勞。
因而軍情戰報上雖然沒有詳細說明雙方傷亡人數,大家在心裡還是預設為一場酣暢淋漓之大勝的。
現在看來,大司馬是不是贏得太過簡單了?
不過謝玄遲遲沒有開口,眾人也是先把這個心思向下壓了壓。
謝玄此時緩緩開口:
“淮東守軍本來就不多,再加之慕容儁親率其中軍走渦水南下,所以東楚州那邊會放鬆戒備也在情理之中。
鮮卑人過淮水,再折而向東,沿途雖然有諸多壁壘塢堡,但大城多半都年久失修,堅守不住也正常。
從一開始,餘就沒有把這些遊離在淮上的世家塢堡、散兵遊勇當做可以信賴的同袍。”
謝玄這句話確實有點不好聽,尤其是幾乎是指著兩淮世家和將門說你們沒有什麼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