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再說也不遲(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元則深深地看了張玄之一眼,什麼叫“再說也不遲”?
這個話題就沒有任何可供討論的餘地!
但是張元也架不住現在自家這兒子可是都督府座前紅人,張家能夠在關中的日子過的順遂一些,還得依靠張玄之。
所以張元也不願意和兒子有爭吵。
多年來林下閒散,既是因為他本來就沒有追求功名利祿之心,也是因為他不願意寄人籬下,走到哪裡都被人說是攀著顧家這棵大樹爬上來的。
因此,張元是閒散且不喜歡爭執的性子,如今兒子有帶著張家獨自崛起之架勢,張元自也不願意惹得他不高興,父子爭執這種事,一旦傳開了,不但又要被人指指點點,而且對張玄之的仕途也不利。
不管關中怎麼更改選拔人才的方式,德行,始終都是底線和必須要考核的指標。
張玄之看著一甩衣袖向前走去的張元,再看著旁邊時不時偷眼看他的張彤雲,頓時一陣頭痛,忍不住喃喃說道:
“向東的也有,向西的也有,這大概就是鼎革變局之時註定會有的矛盾吧。
都督,若能協調好,便是千古霸業,若協調不好,說不定這偌大的關中,不過曇花一現。你是不是看到了呢?”
————————————
“河東各家,早就在之前的歷次戰亂之中元氣大傷,其實並無多少需要擔憂畏懼之處。”權翼站在河東輿圖之前,微笑著說道,“比如解縣柳氏、汾陰薛氏等等,一蹶不振久矣,如今也就是聞喜裴氏仍然還有奮進之心。
不過聞喜裴氏並無稱王稱霸之意,無論其家傳學說還是長久以來所傳承的聲名,都註定了他們是奔著成為王佐之才而去的,並不是為了自立旗號。”
裴家的名聲很好,就是因為其族中幾代人,但凡走到高位,一般都會對朝廷忠心耿耿,這也是裴家能夠在中朝時期達到全盛的原因。
兩全齊害取其輕,司馬氏自然也喜歡任用這樣的忠臣,只要能夠保證裴家代代都有人在朝廷中擔任不高不低、不輕不重的位置,那麼裴家就不會有造反之意。
世家生身立命的根本就是名望,用後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人設。
裴家的人設擺在這裡,就已經確定了他們的上限和下限,既不可能全心全意為了朝廷、大公無私,倒也不可能振臂一呼直接謀反。
不然的話,人設一旦破滅,那麼裴家就會很難在世家圈子裡立足,也很難再獲得其長期以來籠絡的人才和百姓的支援。
“所以裴氏可用?”杜英直接甩出來最關鍵的問題。
權翼緩緩說道:
“裴家隱忍多年,就等待著有一飛沖天的時機。此時找上門來,大概也是在權衡之後,認為都督會打壓世家,但是並不會將世家趕盡殺絕,換而言之,都督只是在減少世家所能獲取之利罷了。”
杜英微微頷首,權翼這句話倒是一針見血。
他不會也不敢把世家全部直接消滅,否則就等於真的站在了天下世家的對立面。
所以杜英現在也是在透過多種方式削弱世家的聲望,並想辦法斬斷他們獲取名利的途徑,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透過考校制度鼓勵寒門子弟上進、目前也謹慎選拔官員以避免世家子弟在其中數量太多,還有儘可能推著世家到工商行當中去,讓世家沒有辦法發揮其文教的長處等等。
而且王師所到之處,在處理此地世家之時,一般也都是拉攏一派以打倒另外一派,只是將之前四五個世家同時攫取利益變成了只有一個世家能獲取利益罷了,剩下的利益獲取途徑都落入了都督府的手中。
透過這些方式,杜英在緩慢而堅定的推動都督府的集權,固然這其中犧牲了很多世家的利益,但是很少是建立在哪個世家屍骨上的。
關中人口那麼少,手下人捨得,杜英還不捨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