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王猛的公文(第2/2頁)
章節報錯
由於河東也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經歷戰亂了,所以很明顯這裡的塢堡世家的發展要比關中的好很多,當時杜英所見的長安城南,不過是一盤散沙,塢堡之內自成一體,也不管外面村寨的死活。
而儼然,河東的世家已經構築起了自己體系,培養只效忠於家族的奴僕和佃戶,並且開始擴張地盤,而不是把目光侷限在自家塢堡之內。
張平只是一介反覆無常的叛將,算不得什麼手腕通天、謀略在胸的梟雄人物,卻能夠坐在晉陽而讓周圍的勢力難以進入半步,主要原因就在於其向河東世家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和妥協,世家們在本地實際上等於自給自足、自治管理,只是在名義上效忠於張平罷了。
甚至張平都從他們那裡獲得不了多少賦稅,要是對外征戰,那也得看世家們的臉色行事。這也是為什麼,張平明知道鮮卑人和之前的氐人正從西北、東南兩個方向同步蠶食自己的地盤,卻也無力反擊。
這些外敵還沒有湧到各地世家的門口,他們自然也不願意為了張平打生打死。
當然,正是因為這些世家各自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也是不知道有沒有毒的地頭蛇,因此鮮卑和氐人自始至終都在河東外圍活動,並未敢深入過。
如今王師到來,這些本地世家們對於關中的瞭解其實也不是很多,多半都是道聽途說,而這其中又夾雜著不同的說法論調。
有傳聞關中杜都督麾下是仁義之師,軍法嚴明,所到之處不擾民、不生事,只挑胡人欺負。
也有傳聞,杜都督在關中將世家趕盡殺絕,再把世家的田地分發給百姓,百姓得了田地,擁戴杜都督,因此關中才會恢復和發展的這麼快。
傳聞紛亂,也不見的就是有心人在其中推動——當然,說關中好話的,很多都是都督府暗中派遣或者資助的,畢竟這亂世之中,誰會無緣無故的說別人的好?
人們更多的都是抱怨,怨恨為什麼自己的生活會這麼糟,而別人的生活看上去好像還好一點兒?
這些紛紛雜雜的話,落到世家們的心底,自然就覺得關中兵馬殺到,自己就要大難臨頭了。
因此他們不會對關中王師有多少好感,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世家都秉持這種想法。”謝道韞寬慰道,看向最下面,“聞喜裴氏派人聯絡王師,願為王師前驅。”
杜英怔了怔,旋即伸手攤開鋪在桌子上的簡易地圖。
按照王猛的報告,張平得知王師一路北上,自然也不會認為王師只是渡過大河看風景。
幷州地勢,山河表裡,進去了出不來,因此但凡是想要進入幷州的勢力,必然都是奔著晉陽去的,沒必要在汾水河谷一帶磨蹭不前。
所以張平也率軍南下,過介休,沿著汾水層層佈防並且向本地世家宣揚杜英在關中的種種惡行不說,而且還親率部眾趕往澮水沿岸的絳邑(今侯馬東)佈防,前鋒斥候已經抵達涑水上游的董池陂。
杜英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在董池陂的位置上。
謝道韞溫聲說道:
“董池陂為涑水上游之湖,長寬不過三四里,又名董澤,傳聞為古豢龍氏所居,此澤雖不大,但正位於涑水和澮水之間,為勾連聞喜和絳邑,進而連通河東和汾水的要衝之處。
張平前鋒抵達董池陂,顯然是想要據險而守,阻遏我軍進入汾水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