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騎兵的發展規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走入大堂的漢子,一身輕甲,臂膀上纏著黑色的綢帶,額頭綁著白色的麻布。
自從知道父親的死訊之後,這個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杜家家臣,就一直沉默寡言,似乎只知道悶頭砍人,在作戰上,愈發剛烈無前,卻似乎少了去歲指揮輕騎迂迴包抄的靈活多變。
心結未解的人,往往如此。
杜英也知道很難開導。
如今王師真的入了姑臧城,陸唐也如願以償,能夠在陸鵬的靈前守孝,杜英昨日也在杜葳的陪同下拜祭了這些為掩護杜明逃出姑臧城而犧牲的杜家家臣,重視之意,毋庸多言。
因此如今站在杜英面前的陸唐,雖然仍然戴孝,但是眼睛之中似乎又有了光彩。
杜英當即說道:
“涼州全境,都歸王化,那麼我們也得充分利用涼州為數不多的優勢,通商西域是一個,培育良馬,則是另一個。陸唐,你給朱序介紹一下。”
陸唐頷首:
“涼州自從先漢以來,都是上佳的馬場,昔年匈奴人就曾經群居河西,依託祁連山和焉支山建立王帳、培育良馬。
因此冠軍侯拓疆河西,匈奴人才會發出‘失我祁連山’的悲嘆。後來西涼漢軍,常年和此地羌人作戰,羌人居住在山間,因此西涼軍有騎兵,卻非精銳騎兵,也蓋因清繳羌人用不到太多騎兵。
但西涼鐵騎,仍然是漢末諸侯攻伐之時不可忽略的一股勢力,這也全賴於祁連山下優質的水草。
後來張氏坐擁涼州,苦於缺少人丁和錢財,且主持涼州內政的很多都是從關中、河北等地遷徙過來的世家,以文官為主,因此涼州重文教而輕武備。
如今姑臧、張掖各城之中,文廟學堂,都不在少數,但張掖城外、祁連山下的馬場,卻近乎荒廢。
若能啟用此地馬場,則可以在兩三年之間,就為王師培育出來千匹以上的戰馬。
除此之外,此地溝通西域,可以引進西域良馬,只不過西域諸國願不願意賣,或者我們能不能讓他們賣過來,現在還不好說。”
對面不自願,也可以透過刀刃強買強賣。
但西域到底有多少馬匹資源,還不確定。
對付這些總是在效忠中原王朝與否的問題上搖搖擺擺、最喜歡充當中間商賺差價的西域小國,無論是杜英還是陸唐等人,都沒打算留善心。
杜英接過話茬:
“王師收復中原、北上幽燕,必然之舉。而想要和鮮卑燕國一決高下,還是少不了要動用騎兵。”
朱序提醒道:“灞水之戰,以及圍繞長安展開的諸多戰事中,我王師步卒,手持長矛,猶能殺破氐秦騎兵。
而且都督還曾經倡導以戰車為陣,據險而守、背水而戰,能讓氐人騎兵優勢盡失,如此一來,我軍縱然向河北推進,也不用必須依靠於騎兵。”
杜英自然知道朱序說的是以卻月陣為代表的如今王師摸索出來的一些依託強弓勁弩的對付騎兵之陣,他搖頭說道:
“這些陣法固然有效,但是見效太慢,一旦敵騎不來追擊又該如何?一旦無險可守、無山可憑、無水可背,又應該如何?
長安周邊,有八水環繞,因此可用。或許兩淮、江南等水網密佈之處,也可用,但是河北平原廣袤,卻素來缺少大型河流和山巒,因此到時候我軍陣型,不動如山,但一旦被切斷補給,這便是長平之戰的再演。”
朱序悚然一驚,長平之戰雖然爆發在山地之間,但是趙軍輕敵冒進,被切斷糧道、進退不得,這和杜英設想的王師在河北行軍,好像也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