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王坦之的提醒(第1/2頁)
章節報錯
若是殷浩願意動身前來關中,那麼足以體現殷家之決心。
這是一份重禮啊······
王坦之不得不佩服韓伯的膽量,而太原王氏,現在顯然表露不出這般誠意。
“如此甚好!”
杜英微笑著說道,又看向剛剛同樣站起來的郗曇。
不知道什麼時候,郗曇已經一屁股坐了回去,露出訕訕笑容。
本來他也想表達一下郗家對關中的支援,結果站起來才恍然想起,郗家拿得出手的就四個人,郗愔坐鎮京口,走不開;郗超已經是大司馬的左臂右膀,所以就剩下他和郗恢了。
郗恢進入關中書院求學,那是板上釘釘的。
所以郗曇本來就沒有什麼好說的,再加上韓伯直接把長輩們都搬了出來,郗曇更是怎麼也沒有辦法和人家爭奪杜英的目光。
至於坐在王坦之身側的袁宏,老神在在,比王坦之還要淡定。
他已經鐵了心要跟著杜英走,所以反倒是沒有什麼好掂量盤算的,儘快把家眷都從江左接過來就是,畢竟他家人也不是很多,在江左也沒有多大影響力,王謝各家不會橫加阻攔。
原本王猛讓袁宏過來,主要就是讓袁宏在眾人不語、各自掂量的時候,率先表態,起到一個領頭羊的作用。
不過現在看太原王氏和殷家如此積極的樣子,袁宏自然也樂得清閒。
至於作為江左世家北還話題的提倡者的王猛,則就一直靜靜看著各家表演,見他們表忠心已經差不多了,才施施然說道:
“既然諸位都沒有異議,那麼就從三處出發。
其一,各家和關中通商,並且在關中投資商鋪和工坊,而刺史府會根據型別、收入以及招募的人手多寡,減免不同比例的賦稅,儘可能的讓諸位在關中獲得更多的好處,大家都能發家致富。”
王坦之當即微笑道:
“只要關中有誠意在,那麼太原王氏便是把所有家底都投過來,也無妨。”
太原王氏的最終目的,還是返回河東,因此與其在建康府作為琅琊王氏的附庸,被呼來喝去,倒不如先跑到關中來,從關中前往河東,就很近了,只要在關中站住腳,接下來就是等王師殺入河東就可以。
“要是關中商貿受阻,或者有人惡意下絆子,阻撓關中和江左的商貿,導致諸位傾家蕩產,那刺史府可也只能說一聲‘節哀’。”王猛潑了一盆冷水。
王坦之瞥了一眼杜英,笑道:
“且不說我們這幾家在江左也不是什麼小門小戶,刺史本身更是謝家的女婿,縱然王謝諸家不給殷家、太原王家面子,也總歸會給刺史面子的。”
這是在提醒杜英,既然要和江左展開商貿,那麼謝家仍然是繞不過去的一環,有謝家背書,那麼琅琊王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因此,杜英也必須要勸說謝奕,也一併參與到其中。
杜英頷首,這個要求還是能滿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