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邀請北還(第1/2頁)
章節報錯
郗曇明顯憑藉女兒,再加上阿諛奉承的本事,獲得了杜刺史的青睞,這讓議事堂上的眾人神情各異。
或是感慨王家和郗家原本氣勢洶洶的聯手,最後竟然演變成了這樣的結局,或是嘆息自己家中怎麼就沒有一個女兒,也能入刺史的眼?
不過看刺史身邊的人,從謝道韞到郗道茂,哪一個不是絕色佳人,又有才華?
所以真的想要找到一個能入杜英眼的女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這刺史府,也不是隻有這麼一個金龜婿啊。
因此韓伯和袁宏,都下意識的看向王猛。
韓伯所代表的殷家,以及袁宏出身的袁家,可都有適齡女子的。
甚至就連王坦之,也輕輕摩挲下巴,時不時的看王猛一眼,似乎在盤算什麼。
王猛眉頭一皺,雖然不知道這些人都在想什麼,但是十有八九沒好事,所以他乾脆了當的開啟主題:
“今日聚集於此的,都是江左各家在關中的代表人物。當然,也都是真心想要恢復江山社稷,等待有一天北定中原的仁人志士。”
這話說出來,袁宏和韓伯等人臉上也有點兒掛不住。
不管是什麼時候加入到這個團體之中,又或者是自願的還是不自願的,他們主要的原因,都是家族在江左混的不盡人意,所以想要圖謀出路,就只能落眼在關中了。
這一聲仁人志士,還真當不起。
畢竟“北伐”這種事,在江左不過就是一個政治噱頭罷了,用來凝聚人心,從來沒有哪個世家真心想著北伐,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不過王猛今日所說,其實也是給他們這些人定下一個身份,也為今日的會商定下一個基調。
大家就是為了北定中原、還都河洛而來,是為了能夠衣錦還鄉而來,思想覺悟比江左那些窩裡斗的世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這是他們要佔據的大義名分,日後也要憑藉這樣的名分和江左分庭抗禮,並且招徠天下英才,尤其是北方的世家和百姓。
王猛說完,就瞥了一眼郗曇。
郗曇還沉浸在自己和杜英混成了翁婿的喜悅之中,得到王猛的眼神提醒,才幡然醒悟過來,義正言辭的說道:
“江左曾經屢屢北伐中原,但是人心不齊、各自為戰,尤其是把持朝政的諸多世家,口口聲聲‘家國大義’,可是真的要讓他們做起來,卻又是一個個長吁短嘆,道一聲‘風景不殊’了。”
王坦之不由得皺了皺眉,韓伯則心中暗暗道了一聲“說得好”。
當時要立志北伐,並且斥責他人“風景不殊”言論的,是琅琊王氏,而後來守著建康府,一點兒都沒有北上之意的,也是琅琊王氏。
這就是在用琅琊王氏的典故來打王家的臉。
這樣直接嘲諷王家,自然讓王坦之有些不舒坦,不管怎麼說,自從南渡之後,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還是幾乎為一個整體的,王導當時也是整個建康府各路王家公認的領頭人物。
因此王坦之嫌棄現在的琅琊王氏子弟,但是對王導還是充滿尊重。
郗曇自然不在乎王坦之的臉色,他素來都有當一條好狗的覺悟,既然主人需要他叫,那麼叫的多麼響亮都無妨,因為別人就算是再怎麼不滿意,打狗還得看主人不是?
郗曇當即自顧自的說道:
“我郗家自從先父率眾南渡以來,無時無刻不在呼籲北伐,無時無刻不想著能夠返回齊魯,祭奠那些在亂世之中罹難的百姓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