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王猛治梁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饒是如此,天水那邊······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梁憚的臉上掛著憂鬱之色。
有傷天和這種事,梁憚也就是隨口一說罷了。
這亂世,易子而食都是常事。
有傷天和的事,多了去了。
“就算是天水撐不住,王師從各處同時發起進攻,仇池或是退兵,或是死戰,無路可走。”王猛緩聲說道,“只是王師付出的代價高低而已,這場戰事的結局,沒有差別。”
他的聲音很平淡,但是梁憚卻清楚,這話語之間,濃縮著一場場惡戰,以及千萬人的生死。
眼前的這個還不到而立之年的男子,似是信口一說。
可是現在整個梁州,都不會有人懷疑。
因為就在一個月前,王猛在梁憚、雍瑞的隨同下,經斜谷入漢中。
緊接著,他一邊拉攏梁氏、雍氏等本地小世家,一邊以雷霆手段肅清司馬勳殘部。
而且王猛麾下指揮的兵馬也就只有周隨的千餘人,可是就憑藉著這千餘人,他三戰三捷,把司馬勳留下鎮守漢中的小兒子司馬龍子吊起來打。
甚至當王猛率軍推進到漢中城下的時候,他麾下已經有三千人馬以及更多的隨軍民夫了。
蓋因王猛沿途走來,先免了漢中村寨的各種苛捐雜稅——這些曾經是司馬勳巧立名目而徵收的,緊接著又許以重利,這讓飽受司馬勳之害的梁州百姓贏糧而影從,匯聚在王猛的旗幟下。
司馬龍子倉皇向荊州逃竄,至於其下場,王猛就不在乎了。
反正荊州那些世家,對於上躥下跳的司馬勳早就恨得牙癢癢,因此司馬龍子必然討不到好。
而入漢中之後,王猛也履行諾言,將漢中梁州刺史府庫搬出,司馬勳積攢數年的錢財和糧草,收上來的各種雜稅,又重新回到了漢中百姓的手中。
且王猛親自監督此事,派遣了大量出身關中盟的吏員深入各處村寨,監督這些錢財的發放、歸還情況。
這種發錢的事,是很多百姓這輩子都沒有料想過的。
當然,這也得益於梁州的人口本來就不興旺,若是放在荊蜀等處,那大概就是隻免除日後的稅收了。
而且也是因為王猛並不為日後府庫再一次充盈而擔心。
他入主樑州之後,立刻和巴蜀商賈們會商,給了這些商賈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政策扶持和利潤,而要求就是他們在漢中修建大型的貨棧和倉庫,並且繳納數額不高的過路稅。
相比於司馬勳之前近乎於拿刀子割肉一樣的收過路費,王猛簡直就是這些商賈的救命恩人。
至於投資修建倉庫和貨棧,初期投入巨大,但是聯想到這些貨棧在日後將會成為巴蜀和關中,乃至整個北方商貿的中轉站,商賈們便眼前發亮,慷慨解囊,一個比一個積極,只求能夠搶佔最大、最好的地盤。
這也讓梁憚驚詫,之前司馬勳每次只是割肉多一些,這些傢伙就喊疼,結果現在王猛幾乎等於剁下了他們一隻手,他們卻嗷嗷叫著巴不得王猛再把另一隻也剁下來。
梁憚將自己這個有些奇妙的比喻告知王猛之後,王猛笑著解釋:
“那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次剁手之後,日後會長出來很多手。但是每次只是割肉的話,那麼就會源源不斷的失血,一直到被司馬勳剝削乾淨的那天。所以這個剁手很值,商人逐利,自然會蜂擁而上。”
而隨著商賈們在梁州大量投資,漢中也大興土木。
在這寒冷的冬天,梁州飢寒交迫的百姓們的生計,自然而然得到了解決。
王猛做這些,幾乎都是商賈們在心甘情願的掏腰包,甚至後來就連蜀地北側的幾處州縣官府都積極加入到了投資的行列之中。
因此梁州府庫雖然空空如也,卻沒有受到什麼影響,甚至還逐漸豐盈起來——有一些關中和巴蜀商隊,已經往來多次,稅款自然也不再拖拖欠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