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秦州兵權(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擢顯然也清楚,杜英不可能讓他依舊完全掌控軍隊,畢竟他不是軍隊軟弱、對上王擢可能也打不贏的涼州,只能對王擢多加安撫和賞賜。
杜英和關中,不需要一支聽調不聽宣的軍隊。
“那秦州刺史本人呢?”梁殊問出了應該是最關鍵的問題。
杜英當即笑道:
“餘打算讓秦州刺史以及軍中的將領們輪流前往長安,在關中書院之中學習三個月,屆時關中書院會開設專門為這些將領們教授兵法的課程,並且幫助大家瞭解天下大勢。
秦州刺史屈居天水一隅久矣,恐怕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頗有偏頗吧,不然的話,王師北伐,其就在氐人側翼,又何至於踽踽不前?
不過秦州刺史大可以放心,杜某人說一不二,絕對不會隨意攛掇他的兵權,而且也不指定人選,每一次學習,誰去、誰留,完全可以由秦州刺史來決定。
但秦州刺史畢竟是涼州委派的官吏,所以之後關中可能會調動他麾下的兵馬對涼州用兵,所以屆時可能還要委屈秦州刺史,迴避一二。”
這意味著王擢就算自己動身前往長安,也可以把一些親信留在軍中,仍然可以幫助他掌控軍隊。
除非王擢一個信得過的親信都沒有。
“除此之外,秦州眾多文武的子嗣,都可以前往關中書院讀書。而且關中書院並不只在長安,馬上還要在關中另行挑選幾處州郡開設學堂,屆時兵馬調動到何方,子嗣隨軍前往就近的書院上課,也是可以的。”杜英補充道。
強調沒有必要必須前往長安,自然也是表明杜英更在意的是為這些將領子嗣們提供教育服務、以安人心,而不是要他們送人質。
梁殊不由得感慨一聲:
“朝廷南渡久矣,以至於關中淪落胡塵之中,無論是文武將吏還是百姓,知有氐人之朝廷而不知有華夏之朝廷。
想我泱泱秦漢,橫掃天下、萬方來朝,是何等的輝煌莊嚴。所以確實有必要讓大家多讀讀書,知來路,方可走好前路。
否則,恐怕就要像我這般,為胡人屈膝,恬不知恥也!”
杜英寬慰一聲: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說罷,杜英看向房曠,就在他陳述的時間裡,房曠也奮筆疾書,逐條記錄下來,吹乾墨跡,鄭重的遞送到梁殊身前。
梁殊微微錯愕,總覺得事情好像有哪裡不對勁?
他明明還沒有同意這些條款呢,怎麼就有一種板上釘釘的感覺?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杜英給出的條款,對於現在也快走投無路的王擢來說,並不是不可接受的。
“此為餘之底線。”杜英緩緩說道,“就煩請梁兄再走一趟天水了。”
梁殊原本沒有注意到杜英所說的“迴避一二”,但是此時看房曠在短短的幾行字之中,仍然寫下了“王師伐涼之不臣,秦州刺史應規避”這一句話。
說明這一條還是很重要的。
梁殊砸了咂嘴,品味到了其中的潛臺詞。
他忍不住看向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