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問,論王莽亂政。

大家微微頷首,題目簡單,這就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而王莽亂起,蓋因其施政之混亂,其中自然也有很多可以落腳之處。

尤其是王莽當時篡改禮樂章程等等,顯然是對應禮曹。

接著,大家的目光看向第二問。

張湛喃喃念出來:

“今有稚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這,這是什麼問題?”

說到後面,他的聲音都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議事堂上也一樣響起嗡嗡聲,顯然有相似疑問的不只是張湛一人。

“江南民間有關術算的書中已有此問題,謂之‘稚兔同籠’爾。”郗超此時也忍不住微微皺眉,他顯然也沒有一開始那種“隔岸觀火”的鎮定了。

“嘉賓可知如何解?”張湛和習鑿齒都好奇的問道。

不愧是郗嘉賓,幕府之中博聞強識第一人,這個大家是心服口服的。

郗超翻了翻白眼:“餘對術數一向不感興趣,又如何知之?縱然是看到了,也不會牢記於心。”

張、習兩人不由得對視一眼。

行吧,是我們高估你了,收回剛才那句話。

“此題,考察的顯然是算數本領,對應的應該是戶曹掾史。”郗超並沒有因為自己不會而露出愧疚神色。

在他看來,這本來就是“術業有專攻”的事,又不是自己去考這戶曹掾史,也輪不到自己頭疼。

“那就看第三題了。”張湛隨口說道,接著眼睛就瞪大了,“秦律、漢律和晉律之別以及屯軍和募兵之別?”

這顯然是對應尉曹了,這次大家心中瞭然。

果不其然,考題剛剛公佈,杜英就站起身說道:

“諸位皆為江左才俊,參加此次考校,實乃關中之幸也。如諸位所見,三道考題,對應三處曹司掾史之位,還請諸位量力而為,每一個位置,都會選擇回答此題最優者而錄。”

原本站在議事堂外院子裡的考生們,一個個臉上還帶有驕傲的神色。

關中文脈,早就已經斷絕久矣,要不是因為王右軍出面勸說和彈壓,我等又怎麼會前來參加這考校?

簡直就是在侮辱人。

不過正好,也藉此機會讓諸位見識一下江左風采。

然而,這三道考題一出來,大家登時傻眼了。

看第一道題,還是很簡單的,還以為關中出題者的水平也不過爾爾。

然而再看後兩道題······

稚兔同籠,這是我等世家子弟應該關心的問題麼?

還有那晉律,在江左,這不過就是一張張廢紙罷了。

世傢什麼時候需要看著晉律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