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為敵,不為友(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即,杜英感慨道:“可惜如今的長安只是如今的長安,不再可能是當初兩漢帝都、王氣匯聚之地了。”
聞言,張湛原本微微皺著的眉頭緩緩鬆弛下來。
杜英顯然是想表示,他無心在長安起霸業,這等於是主動表明態度了。
不管真心還是假意,至少杜英目前對典午一朝沒有什麼敵意。
“一場胡塵下來······”杜英緩緩說道,“多少宮殿樓閣毀於一旦?”
張湛搖頭說道:“劫難之後,王師北定,一切還能重頭再來。”
“那這些宮闕之中所珍藏的那些書籍經史呢?胡人破洛陽,竹簡流散不計其數,一車又一車的焚燒書籍。再破長安之時,相差無幾。
一場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矣,然能走的終究只是人,還有太多搬不走的。一場大火下來,先祖的智慧、一族之傳承,皆化為灰燼。
這些,敢問如何才能從頭再來?”
杜英看著張湛,面色雖然平淡,但是語氣微微波動,顯然心中已經有驚濤駭浪在湧動:
“張兄身為讀書人,難道不心痛麼?”
張湛神色黯然,怎麼可能不心痛?
他是讀書人,如何不知道這些經史典籍都是華夏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精髓?是商周秦漢數代文化的見證?
“所以有時候啊,餘都忍不住在想,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杜英喃喃說道。
深深吸了一口氣,張湛沉聲說道:
“太守所言在理,若餘有些武力,或許能廝殺在前,遇到些書卷,大概還能保護一二,總比每次見到只有一地灰燼來的好。
不過既已為書生,那遺憾之餘,恨自己無能之餘,也總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書卷修補、整理的工作是可以做的,或許不能挽救損失於兵荒馬亂,但是至少可以妥善保管劫後餘生的這些。”
“張兄有心了。”杜英正色道。
張湛看向杜英,神情之中已經消散了一開始的敵意和戒備。
一向喜歡整理和書寫文集的他,雖然並不能說一下子感覺找到了知音,但是至少杜英的這種態度,讓他實在難以升起橫眉冷對之心。
大家或許做不了朋友,但是至少還是可以避免成為敵人的。
“太守所思,在天下各方,事無鉅細。”張湛感慨道,“餘所不能及也。”
“因此現在是爾來請我,非我請你。”杜英笑道。
張湛不以為忤,指著前方已經出現在眼前的大司馬府說道:“是餘請太守,但因是大司馬所請,所以太守不敢不來。”
說罷,兩人對視一眼,有一種棋逢對手的感覺,不由得大笑。
杜英翻身下馬,正打算向裡走,便看到一名傳令兵飛快的衝過來。
“看來又有熱鬧了。”杜英也加快腳步。
“太守似乎心中已有定論?”張湛問道。
意思自然是,不會又是你搞的鬼吧?
“如今長安魚龍混雜,誰知道呢。”杜英輕飄飄甩了一句,剛剛走到堂下,就聽見那傳令兵的聲音。
“啟稟大司馬,雷弱兒縱兵進攻華陰,華陰告急!”
杜英當即朗聲拱手說道:
“長安太守杜英,參見大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