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遠在涼州的杜氏都已經看得明白?

拿下長安,桓溫無力獨自消化,必然需要求情東南調撥官員,無論是請東南接管荊州還是關中,都等於把桓溫既得利益分給東南。

桓溫這些天一直在考慮的,就是這件事。

他個人其實還是能夠接受這個結果的。

至少北伐成功本身能夠給他帶來無可替代的名望。

尤其是在他之前還有個倒黴蛋叫殷浩,正好形成對比鋪墊。

但是這不代表軍中所有人都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因為這也意味著他們將會和東南朝廷之間的繫結更深,這顯然是已經有了從龍之心的不少人不願意看到的。

杜英的聲音並不是很大,但是靠近桓溫的人都已經聽到了。

謝奕目光炯炯,盯著桓溫,收復關中,這是他一直以來都實現的功績。

顯然他很期望能夠從桓溫這裡聽到一個準確的答案。

而其餘很多人,也都是抱有相同的想法,其中包括桓衝。

身為將領,首要任務到底還是殺敵破陣、建立功勳,因此在個人想法上,他們自然還是期望能夠攻破關中。

而且現在桓溫對拿下長安都沒有什麼信心,或者乾脆就不想拿下長安,那這不就是依舊確定了失敗麼?

如此,這一路的損失、一路的廝殺,豈不是都變成做無用功?

還不如現在,大家就收拾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呢。

沒必要再折騰了。

當然還是有一些心懷別樣心思的人,此時同樣一言不發。

說句實話,戰局進行到這個地步,實際上桓溫也是騎虎難下。

對此,王猛昨天晚上和杜英相對而坐的時候就曾經說過:

“桓徵西不比殷浩。殷浩自世家中來,根基在朝堂之上,北伐過程中,無論進攻與否,他不需要考慮別人的想法,不需要考慮士卒們的心思,因為這並不能撼動他的根基。

相反,桓徵西並沒有從他的先輩們手中獲得太多,桓氏,頂多也只能算是世家之中的中下層。因此他的一切都是透過一刀一槍拼殺下來的,根基就在軍中。

現在桓徵西走到這一步,軍隊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大家也都有了長安在望的殷切盼頭,若是桓徵西選擇止步不前,那麼他會直接觸動很多將士的利益,甚至直接失去他們的支援,對於桓徵西來說,這也不是划算的買賣?”

因此,杜英和王猛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對於長安,桓溫還是想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杜英一步步的把話題引申到了這裡。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他實際上是在詢問桓溫一個大家之前都只是預設,但是桓溫從來都沒有親口承認過的問題的答案。

同時也是杜英在逼迫著桓溫,直接在進攻長安和放棄進攻長安之間做出選擇。

選擇前者,就是和氐人不死不休。

選擇後者,那就是大家一拍兩散。

這麼多人看著、聽著,桓溫以後想要反悔,也得考慮一下影響。

桓溫原本變得複雜的目光,這個時候再一次冰冷起來。

他不再沉默:

“本將興師北伐、仗劍而來,現在長安已經近在眼前,有何想與不想?難道杜盟主認為,本將只是來這長安城外度假郊遊的?”

營帳之中驟然沉寂下來。

謝奕率先大笑,轉眼打破了寂靜。

大家亦然齊齊發笑,不管到底是不是想笑,這個時候自然都要先幫忙緩和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