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萇和苻生應該不是刻意想要在此地設下埋伏,而只是相隔一段距離共同進兵。

這兩個傢伙一個是無所作為的當朝太子,一個是戰功赫赫的陛下驕傲,所以一個想要透過戰功保住自己的位置,一個想要透過戰功更進一步。

當得知敵人追著郭敬殺過來,兩人當即各自率軍出擊,但是很明顯他們並沒有商量好,甚至互相還很是嫌棄,所以刻意保持距離,只是都不想讓對方獨吞這個功勞,所以才會分開左右,一起出動。

結果誰曾想到,在抵達預定戰場或者伏擊地點的半道上,就遇到了謝奕率領的前鋒。

因此這也有了雙方之間短暫的猶豫。

不過既然狹路相逢,那肯定就要拔劍衝鋒。

戰鬥爆發之後,按照任渠的說法,秦軍兩部之間刻意保持距離,顯然也是因為苻生和苻萇都清楚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只是侷限在上層,而且還影響著下面的將士們。

氐人治軍,主帥以親眷族人為統領,而親眷又以自己之親眷和親信為屬下,一層層向下,最後形成一個以主帥為中心,軍中大小將領基本都和自己沾親帶故的統帶體系。

這樣自然能夠讓下面各層將領和主帥關係密切而且利益相關,相當於雙重保證。

這也是胡人部落統帶兵馬以及世家豪酋統帶自傢俬兵最常用的方式。

然而這種方式也要求主帥的個人能力足夠,不然就等於坑了自己一家子人。

另外任人唯親到底會導致有才能的人不能被重用,很難進入這個圈子中,而只要某個位置上的人過於昏庸,也可能會變成害群之馬。

苻堅大力推廣漢家政策,推動漢化,自然就是因為他意識到,氐人一直採取這樣的方式治理國家的話,把持朝政的永遠都是那幾個人,有才有德之人很難擠入這個圈子,那麼氐人就永遠不可能獲得比關中更大的地盤。

而此時的苻生和苻萇顯然也都清楚,和自己利益相關的下屬們,只要打照面,就會“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可此時,絕對不是雙方大打出手的時候,旁邊還有共同的敵人呢。

所以兩人都在儘可能地保持克制、收束兵馬。

這也給了謝奕殺出重圍的機會。

還不等杜英他們說什麼,任渠又補充一句:

“說來也是奇怪,苻生他們好像也不認路,所以我們突圍之後,曾經好幾次和對面追兵相距不過一個山頭,可是他們顯然並不知道這邊還有路,所以並未向這邊搜尋,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也在繞路,我們也在繞路,就這麼糾纏了幾天,甚至都能看到對方升起的炊煙,可是就是不知道怎麼過去,或者向哪個方向······”

杜英和王猛面面相覷。

王猛先恍然,看向杜英,就像在看罪魁禍首。

杜英也無奈。

氐人不認路,和他還真有關係。

因為他們關中盟把人家的嚮導來源——韋氏塢堡給打掉了。

不過杜英也不由得慶幸,正是因為謝奕殺到的及時,所以苻生和苻萇只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這上面,並沒有意識到為什麼自家軍中的嚮導們返回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當然,也是因為在氐人的眼中,這些漢人從來就不算什麼。

不見了就不見了,十有八九是當逃兵去了。

沒必要放在心上,而且現在也沒工夫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