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武昌郡外的大船(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就在這武昌郡的碼頭上,有一艘體型龐大的樓船,樓船上隨著晚風飄揚的旗幟,卻是一個“謝”字。
謝家的船,出現在了桓溫的地盤上,屬實奇怪。
不過想一想也能夠釋然。
桓溫現在和王謝兩家之間雖然並不對付,甚至桓溫也有隱隱割據荊州和巴蜀、自成一體的意思在,但是雙方至少還沒有撕破臉皮,桓溫依舊還是晉朝的徵西大將軍。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桓溫的麾下,並非沒有謝家的人,甚至還多的是謝家的人。
此次桓溫北伐前鋒,安西將軍謝奕,便是謝家這一代的長子,謝安的兄長。
而謝奕還是桓溫的幕府司馬,同時更是桓溫年輕時候的死黨兼狐朋狗友——追著桓溫要一起喝酒,嚇得桓溫躲到老婆房裡去的那種——更甚至桓溫躲著不出,這傢伙就在桓溫家的會客堂拉著桓溫家的老卒一起喝,美名其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
能夠在別人家的大堂上,拉著別人家的親衛老卒,說堂堂駙馬爺是一個“老兵”,足可見兩人之間已經鐵到了完全可以不將就禮數和身份地位的地步了。
而當時的謝家,相比於有王導居中坐鎮的王氏,還是差了很多,“王與馬,共天下”,可不是“王謝與馬”。歸根結底,謝家無法找到一個能夠和王家平起平坐的破局點。
最終,這個破局點落在了桓溫的身上。桓溫和謝奕提攜了謝家眾多子弟,從而讓謝家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成就,再加上王導之後,王氏也多少有點兒後繼乏力,所以才給了謝家上位的機會。
甚至於謝安的上位,也得益於謝奕以及背後桓溫的鼎力相助。當然了,謝家子弟都算比較爭氣也是另一部分原因。
只可惜王謝兩家,終究不可能真的和桓溫同流。
桓溫出身寒門,而王謝出身高貴。桓溫執掌軍旅,是“老兵”,而王謝執掌朝政,是“世家”,這其中自然就有了差距,也有了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彌補的矛盾。
這種矛盾現在已經愈演愈烈,以至於即使是謝奕、謝安等人,在公開場合也只能不斷地和桓溫唱反調,所以雙方明面上爭執,在私下裡卻把酒言歡,偏偏爭執的時候也是真的爭執,把酒言歡的時候也是真的言歡,也算是歷史上的一段奇說了。
或許這也是因為謝家也知道,現在的桓溫還不具備獨立於晉朝的可能,所以雙方還是有共同的外敵和合作的基礎,不然的話什麼舊友私交,已經威脅到了整個族群的安危,謝奕就算是和桓溫關係再好,也會堅決站在家族、站在世家這一邊。
桓溫上位,世家制度崩塌,那謝家還怎麼混?
假如杜英在這裡,或許會表示,搞搞科舉、弄弄書院,至少在士林執牛耳方面,你們謝家還是能讓很多人拜服的。
只不過這裡是武昌郡,不是長安城外。杜英現在還沒有想到這一層去。
謝家的大船上,雖然夜色已深,但是燭影搖動,主人還未歇息。
燭火下,一名少年手中拿著一卷書,在這個時代,書籍已經以紙張為載體,不過經過多年亂世摧殘,這世上紙張書籍可不是人人都有資格有的,更甚至都不是世家有能力有的,也就像是王謝這種頂級世家,才能寫下一些書,也算是保護著這個文明的文化有所傳承。
且看這少年,一身素白衣袍,勾勒著雲紋,頭髮被小玉冠挽住,只是在那裡斜斜靠著,便有世家翩翩佳公子的風範,而那小臉上還略微帶著點兒肥嘟嘟,自然說明他的年紀並不是非常大,最多十二三歲的樣子。
不過也不知道是天生氣質如此,還是後世家族培養薰陶出來的,自有一番玉樹臨風的帥氣,看到的人恐怕會忍不住想起來曾經令無數少女迷醉的大晉第一美男子,潘安。
長大了,保不齊又是一個潘安級別的。
現在倒是還差了點。
少年臉上的神情卻耐人尋味,因為他的眼睛根本就沒有落在書上,而是時不時的瞥向旁邊。
再看看他身在的位置,更是讓人覺得奇特。
這種翩翩少年,衣冠華貴,怎麼也是世家之中直系子弟才能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