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自然讓他們大跌眼鏡。

只是不知道殷存本身就是以杜氏家臣自居,還是努力到現在卻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

若是前者,大家不禁得感慨這個小老頭當真是好城府,難怪自家長輩都說要小心。而假如是後者,那大家就不由得想笑。

努力大半輩子,被別人撿便宜,感覺應該不怎麼樣吧?

這些人的目光,殷存自然是看在眼裡,但是隻是一笑。

這些人是在試探、也是在嘲笑他。

但是他並不介意。

杜英的格局,絕對不會只在一個小小村寨中,也不會只在關中或者涼州,這一點別人或許感覺不到,但是殷存很確定。

他的格局假如只有這麼大的話,那就算是學成出山,肯定也會選擇直接前去秦國或者前去晉朝為官,再不濟跑到涼州去也能得到父親的幫助,何必要跑到長安城南來?

至少目前這裡還是秦國的地盤,在人家地盤上煽動大規模的械鬥甚至還想直接造反,這可不是一個只能看到小小村寨的人所能夠考慮到的問題。

因此殷氏並不用擔心會被杜氏奪走什麼權力。

少主的未來不可期,殷氏緊緊跟著少主,只會跟著一起向上走。

一個小小的村寨,這是普通老百姓可能有的眼界和格局,是楊盤這種人的格局,甚至就連殷存,所思所想實際上也都不在一個村寨之中。不管怎麼說,殷存也是杜氏家臣出身,甚至是跟著杜預杜武庫學習過的,思想境界不是山村野夫能夠相比的,這種大家族的家臣放出去都是有資格自立門戶的。

只可惜他手頭沒有足夠的人、也沒有足夠的號召力。再加上關中戰亂不休,殷存不敢貿然參與,因此只能乖乖的等。

論捲動風雲,這不是一個世家家臣或者諸如其餘的周氏等曾經的中小世家有資格做的。

胸懷天下、高瞻遠矚,這需要的是從小的培養、需要的是祖祖輩輩都有的一種精神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從小接觸的都是縱論天下事的長輩,那麼自然而然胸襟也就開闊了。

所以世家能夠長盛不衰,可不單純是因為有錢有勢。

代代傳承的精神、道義之類的,同樣重要。

這是殷存等人沒有的。

杜英雖然年幼就前來華山,但是不要忘了法隨同樣出身大家族,而且曾經遊歷四方,論視野和見解,不會比杜明差到哪裡去。

因此現在終於讓殷存等來了一個有雄心的少主,等來了杜氏也是殷氏振興的機會。

杜英想要在此處站穩腳跟,就需要殷氏。

殷氏想要跟著杜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需要杜氏。

因此相互之間本來就是利益完全糾葛在一起的關係,再加上情誼,豈是外人能夠挑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