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觀眾在影廳裡看完《霸王別姬》後,只覺得心中無比難受。

這種難受很難形容。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人會變成這樣。

是因為人性本就如此?

還是說是因為那個特殊的時代?

對於觀眾而言,這部電影裡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是複雜而又真實的。

不少人物給人的感覺,甚至是有點前後矛盾的。

像段小樓的少年時期,就讓很多觀眾喜愛。

可他人到中年,為何卻變成了那副模樣?

還有那個程蝶衣撿回來的棄嬰小四兒。

明明在少年時期為戲成痴,可後來卻又是那番嘴臉,像是一條養不熟的白眼狼。

至於由許初靜飾演的菊仙,一開始是讓很多觀眾們感到不喜的。

她的段位實在是太高了,氣場也太強了。

很多人覺得別說是程蝶衣了,就算是自己這個在網路上看慣了各種茶術表演的現代人穿越進去,也鬥不過她。

可實際上到了後面,她又是那般的心疼程蝶衣。

或許,菊仙一直以來就是對的。

段小樓和程蝶衣若是不呆在一起,可能命運真的會不一樣呢?

當然,還有更大一批觀眾,則納悶這部電影是怎麼過審的。

雖然很多地方表達的比較隱晦,但只要稍微懂點歷史,還是能看明白具體內容的。

一批又一批觀眾在看完電影后,觀感不一。

但極少有人願意在短時間內,把這部電影拿出來再看一遍。

它的確需要細細的品。

但真的沒法一口氣看好幾遍啊!

駱墨的《我不是藥神》也很痛,但至少前面還有很多插科打諢的地方,還有很多笑點。

《霸王別姬》不一樣,從頭到尾都很致鬱。

從兩個京劇從業者的人生,來反映那個時代,反映那段歷史。

“怪不得能拿金棕櫚獎啊!”

“拍得確實牛逼,和主流電影完全不一樣!”

“看完真的很矛盾啊。”

“這個關師父我一開始還挺討厭的,太嚴厲了,可最後他死的時候,我又哭得稀里嘩啦的。”

“唉,又想到《創造偶像》的時候,童老爺子讓駱墨背一遍《學藝古訓》了。”

不少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才真切的明白,為什麼學戲的人越來越少了,能學出精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太磨人了!這個過程實在是太辛苦了!

駱墨能有現在的成就,從小得吃多少苦啊?

至於一眾電影行業的業內人士,則很清楚一點:“明年的一切大獎,《霸王別姬》怕是又要橫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