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觀眾覺得很震撼,原來素察一開始竟然沒死!

有一部分則覺得太降智了,開棺時,這麼一群人圍著棺材看,前面把拉韞塑造的這麼厲害,經驗是那麼豐富,李維傑偷換時間都被她給發現了,結果,關鍵時刻,成片成片的血跡,她瞎了。

血跡只要被看到,那就是疑點,警察就可以說發現了新證據。

那麼,群眾就不可能奮起反抗,因為不算濫用職權,而是鐵證如山了。

後續的暴亂,也就無法成立了。

不要忘了,這部電影的本質是懸疑片。

前面一直在營造著拉韞和李維傑智慧上的交鋒。

所以必須做出取捨。

捨棄了這段劇情,駱墨又覺得爽感在流失。

畢竟很多觀眾是覺得李維傑一家太慘了,大女兒平平的遭遇,任何一個父親都得發狂!

這是你辛苦養大的未成年女兒。

她成績優秀,拿到了一個班僅有兩個的名額,你出了昂貴的費用,讓她去夏令營。

結果,被人下藥了。

這人還是和朋友一起拍的影片。

這個影片還全警局的人都看了。

壞小子的媽媽還囂張得很,不僅揍了你全家,還說不認罪就把影片發出去,讓全網看。

這仇恨拉得太高了。

地球上,如果不是演大女兒的那個演員,演技太拉胯的話,大家的共情還能更強!

素察悶死在棺材裡,死在絕望中,對於一些觀眾來說是爽點,覺得大快人心。

為了填補爽感,也就有了結尾站在警局的那句:“您和您的警局會保護好我們的。”

結尾的爽,結尾的大快人心,肯定是要蓋過前面部分的。

而選擇了【完美犯罪】版的結局,那麼,這部《誤殺》的商業性等於也進一步加強了。

駱墨很清楚——普通觀眾,究竟想看什麼。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其實就可以給出答案。

像地球上,你別看《藥神》的票房是三十幾億,但是,去影院看過它的觀眾,不比那些四十幾億甚至五十幾億票房的人數少。

它輸在【觀影人次】,而非【觀影人數】。

有的大爆款,很多人會反覆觀看,去影院二刷三刷,【觀影人數】不變,【觀影人次】就變高了,票房也就變多了。

《我不是藥神》則截然不同,願意去影院看它的人,的確非常多。

畢竟是口碑爆棚的神作啊!

這個人數放在別的商業大片裡,票房破40億,甚至破50億都有可能。

但【觀影人次】低,大家不願意看第二遍,第三遍……..

——痛!太痛了!

這電影看一次痛一次!

也正是因此,在地球上,明明《誤殺》關於自首這個問題,鋪墊了很多了,甚至還來了一招神乎其神的首尾呼應,但很多觀眾還是罵,往死裡罵,不僅罵電影,還罵整個行業,整個大環境。

總之,駱墨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鍾琳組長也一咬牙,面對三部電影80億的誘惑,這個女人突破了自己的底線。

接下來,就要看藍星市場的反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