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的《車王2》,今日的排片量比《藥神》要高得多,可今天的票房,估計要跌破3000萬了。

但九百萬的票房,肯定無法影響到田鷗的道心。

以駱墨的人氣和個人影響力,如果是正兒八經上映的話,首日票房破億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鐵粉太多了,路人緣也太好了,國民度也高得離譜。

短短几年時間,他真的就快做到了他在《創造偶像》時期的那句座右銘: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天下誰人不識君!

田鷗搖了搖頭,整個人趴到酒店的大床上,開始在某個購票app上,檢視《我不是藥神》的影評。

一般情況下,其實該先看購票app上,電影的【評分】的。

在藍星,各大購票app在你觀影結束後,都是可以給電影打分的。

觀影后,如果沒有主動打分的話,就會在48小時後自動給予好評,直接打10分。

該片的總打分人數破1萬後,就會正式【開分】,顯示其評分。

就算打分人數沒到1萬,電影正式上映48小時後,購票app也會根據少得可憐的打分人數,統計出評分公佈。

駱墨的《藥神》,暫時兩種情況都不符合。

這並不是因為今天的觀影人數少,而是因為大家都是透過不同的購票app買的票,直接分流了,且有一部分觀眾是不會手動打分的,甚至有的人壓根沒這個概念。

不過說真的,倒也真沒有過【點映】期間就【開分】的先例…….

因此,田鷗開始直接看起了影評。

看著看著,他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他們在講啥?”他內心中冒出了這樣的聲音。

原因很簡單,這些影評,看起來很矛盾。

比如下面這兩條:

“太好看了!這電影爆笑!推薦大家都去看,笑死人不償命!我真是眼淚都要笑出來了!特別逗!”

這是騙狗進來殺的套路,不能我一個人哭!

“媽的哭死我了,哭了起碼半小時,太震撼了!絕對是國產片裡的神作!”

這是老實人,往死裡誇就完事兒了!

但田鷗腦子裡滿是問號啊。

他知道很多喜劇都會在結尾帶有淚點,對主題進行昇華。

可前面這位老哥說的是從頭笑到尾啊,聽他這口氣,好像頭都要笑掉了。

可後面這個看頭像是妹妹的,又說哭了半小時?

啥喜劇啊,能讓人哭半小時?

他一路往下看,越看越迷糊。

“現實主義?”

“社會現象?”

“底色悲涼?”

“捧腹大笑?”

“改變社會?”

這群人到底清楚自己在講啥嗎?

看到後面,他甚至產生了一個念頭:“這他媽的不會是駱墨的粉絲在控評吧?”

這看著像極了粉絲群體出動控評,但一開始沒有商量好方向。

類似的情況,圈內也常發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流量明星的粉絲裡,也是派系林立,內部不和,時不時的就會來一場內部大撕逼,撕得天昏地暗,甚至驚動到明星的個人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