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打字機的聲音!?”

心理醫生不是樂神這種級別的樂評人,她對於樂理、樂器、作曲、編曲……..都是一知半解的。

可是,就這樣一個外行人,聽著也只覺得這前奏很牛逼!

“和《夜曲》不是一個感覺,但真的有暗黑感。”

“是有點哥特風嗎?”她心想。

總之,畫面感很強,彷彿真的黑夜來臨,有烏鴉和貓頭鷹停在枝頭,周圍是一面迷濛的大霧。

等到歌聲響起時,女心理醫生驚訝道:“說唱!?”

整個歌詞,也讓人感覺有股很強烈的敘事感。

“【1983年小巷,12月晴朗。

夜的第七章,

打字機繼續推向接近事實的那下一行。

石楠菸斗的霧,飄香枯萎的樹,

沉默的對我哭訴。】”

由於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福爾摩斯》,所以很多普通聽眾在聽歌與看歌詞時,並不會多麼敏感。

但是,大家也沒有多想。

就像地球上很多人聽《夜的第七章》的人,也不一定就看過福爾摩斯。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首歌致敬的是福爾摩斯。

是的,這首歌是致敬,而不是專門唱了《福爾摩斯》裡的某個部分。

確切的說,是周董自己過了把偵探癮,在那個年代,耗資整整四百萬,拍攝了一個帶有電影質感的偵探MV,由自己來飾演“JAY·福爾摩斯。”

帶有敘事感的歌其實有很多,像駱墨的《赤伶》也是如此。

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就很明顯是有個主人公的。

而像前面的那首《煙花易冷》,歌詞看著也是有故事的。

可實際上呢?

作詞人方文山壓根沒寫背景故事,他就是用這種手法寫了首歌,網傳版本的故事也是網友們自己編的。

因此,大家也不會乍一聽《夜的第七章》,就覺得很突兀。

其實大多數觀眾聽歌……..根本不會在乎那麼多。

聽就完事了!

相反,因為有《煙花易冷》的《伽藍雨》在前,使得她們還激發起了無窮的好奇心。

這首歌…….是不是也有背景故事可以看呢?

駱墨接下來是不是會發一些故事呢?

整首歌繼續往下唱,女心理醫生看著歌詞,捕捉著重點。

很多關鍵詞其實都明示了這首歌的主題——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