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天下三分?(第1/2頁)
章節報錯
穆阿維葉十分煩惱,羅馬帝國歸順蘇氏聯邦了,巴伐利亞也歸順蘇氏聯邦了,整個文明世界,除了大唐,只剩下倭馬亞一個獨立國家了。
穆阿維葉是聰明人,這個時候應該歸順才是正道,可是他不服啊。
倭馬亞王朝在我的統治下,市場興旺,百姓富裕,民心歸附,上下同欲,士兵勇敢,將帥智勇雙全。縱觀歷史,像我穆阿維葉這樣的明君,不說絕無僅有,絕對沒有一個亡國的。
正常情況下,自己絕對能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成為人人敬仰的開國之君的。可是事情怎麼就變成了這樣?怎麼能變成這樣?
上個月,大夏聯邦傳出一個不大的訊息,西非節度使魏博秋,在順著尼日河向內陸進軍的時候,在內地發現了一個非常繁榮的城鎮廷巴克圖。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魏博秋在廷巴克圖打了一個小規模的戰鬥,包圍了逃到那裡的異端阿里。
可憐的阿里,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在非洲內地傳播教義,教化人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隱蔽的立足之地,竟然還能被發現圍捕,天下之大,已經沒有了容身之地。
剛烈的阿里不願意被俘,最後舉火自殺了。穆阿維葉此時已經沒有了異端授首的快意,反而生出同病相憐的感覺,真的要投降麼?
穆阿維葉決定還是再觀望一段兒時間。大唐看似幾乎統一了世界,但他們有三股勢力。以穆阿維葉的理解,哪個勢力的首領不是野心勃勃,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倭馬亞只要再苟一段時間,焉知大唐的三股勢力不會爆發內戰,自己打起來?那自己不但可以存活,亂世中沒準兒還能擴大地盤兒,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
蘇氏聯邦和大夏聯邦的建立,似乎印證了穆阿維葉的預測,大唐就要重演放大版的三國演義了吧?
“報告哈里發,大夏聯邦的埃及道、大食蘇丹國、條支道和海灣道宣佈舉行四道聯合軍事演習。
埃及節度使田星率兵三萬,大食節度使範河率一萬大夏軍、三萬五千大食僕從軍,巴格達兵馬留後蔡南山率兵五萬,正在向咱們的邊境調動。
海灣節度使李延齡率兵一萬五千,徵發民夫五萬,作為後勤力量。”
終於來了麼?邵樹德等不及了,要動手了?大夏軍真特麼一條心,邵樹德人都到南美去了,這些部下還是忠心耿耿地服從他的調動。
不過,聽說蘇小帥已經去長安了,應該是協調大唐本土和蘇氏聯邦的利益去了。要是不成功,馬上就會衝突起來。這個關鍵時刻不能慫,再苟一段時間,沒準兒機會就來了。
“傳我的命令,五萬正規軍一級戰鬥準備,同時徵發十五萬民兵。咱們不主動出擊,一旦大夏軍動手,咱們要堅持住……再等等,機會就要來了。”
…………
長安,宜陽坊,駙馬府,蘇小帥迎來了許敬宗這個武皇后的鐵桿兒。
見禮,上茶,許敬宗喝了口紅茶,也沒嚐出什麼滋味,隨即站起躬身,“蘇太傅,有傳言說,聖人慾傳位給你……”
小帥點點手,“坐下,坐下。高陽郡公誤會了,聖人並無此意。我蘇小帥為唐臣,絕沒有造反的意思。否則也不會單身入長安,把部下留在高昌了。
我這次來,是天下統一在即,陪聖人去泰山封禪。大唐的天下會一直姓李,絕不會姓蘇,更不會姓其他的姓。”
許敬宗老臉一紅,這蘇小帥看起來比自己更忠誠大唐的樣子。當下坐下,拱拱手,“太傅忠誠謀國,在下佩服。
不過明人不說暗話,大唐天下三分是事實。只要蘇太傅答應不染指大唐二十道,九大都護府,那麼太傅和驃騎大將軍在西域割據稱王,皇后和我們這些臣子們是不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