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黑海艦隊(第1/2頁)
章節報錯
克森尼索是公元前六世紀希臘殖民者建立的城市,此時已經存在一千多年了,一直是羅馬帝國在克里米亞的橋頭堡。
這裡居住著幾千希臘人,一小半是駐守計程車兵。
話說偌大的羅馬帝國,在克里米亞不過駐軍三千而已,那是因為羅馬帝國和北面原來的可薩汗國關係其實非常好。
雙方有著合作的傳統歷史,結盟打過波斯,後來又結盟攻打大食人。
既然是友邦,這裡一直也沒發生什麼戰爭。希臘人以克森尼索和東面的蓬吉卡裴為據點兒,和北方的鄰居進行貿易,獲取高額利潤。
可薩汗國的牧民則自由地在克里米亞內地放牧,雙方相處得非常和諧。
然而小帥以疾風驟雨之勢滅了可薩汗國,羅馬帝國還沒反應過來,北面的鄰居已經換人了。
克里米亞被君士坦斯二世封給了長公主安娜,這件事當地的駐軍是知道的,然而並沒有太當回事。安娜聽說遠嫁康居,不大可能真的跑到這麼遙遠的封地來,當地居民還是該幹嘛幹嘛。
誰知道北面的可薩牧民們有一天忽然就搬走了,希臘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八千多大軍就出現在了克森尼索城外。
希臘人如臨大敵,哨聲四起,商人們也武裝了起來。
結果城外打出了羅馬帝國的旗號,城內的長官派人小心翼翼地出城檢視,見到了安娜長公主本人和君士坦斯二世親筆簽字的全套檔案。
羅馬帝國官方背書,這裡已經歸了安娜長公主了。
康居距這裡六千里,安娜長公主就真的來領取哥哥的嫁妝了,還帶著八千多軍隊。
羅馬帝國的領地就那麼香,值得長公主跨越六千里來到這裡,並且順便滅了一個三百萬人的國家?
去君士坦丁堡請示已經來不及了,城內主事的官員們商議了半天,最後看在八千大軍的面子上,熱情地將安娜長公主迎進了城,然後愉快地轉職成了大月氏的行政官員。
看著七千紅鬍子吐火羅士兵和一千波斯聖隕騎兵整齊地列隊進城,年紀大的官員有種這裡被波斯帝國戰領了的錯覺。
不過還好,大月氏的軍紀比當年的波斯帝國強多了,而且為首的畢竟是長公主殿下,軍隊的首領居然也是位希臘人,這就讓人容易接受多了。
隨後城內的希臘駐軍們得到了一個驚喜,斯巴達將軍將從克里米亞的三千希臘駐軍裡,挑選出一千精銳,作為公主的親衛隊,軍餉立刻翻兩番。
餘下計程車兵也由地方守城兵專職成正規軍,軍餉翻一番。
士兵們縱情歡呼,跟著長公主有肉吃啊。當然,這一切要等蓬吉卡裴和其他幾個小城鎮的駐軍都調過來,才能開始集中選拔。兩千吐火羅士兵則被迅速派過去接手城防。
唯一讓希臘人不大高興的事情是,這裡被公主的丈夫,那位蘇陛下改名字了。
克森尼索還好,在小鎮的旁邊立即開始修建軍港,城市被命名為塞瓦斯托波爾,克森尼索作為新城的一個區的名字得以保留,蓬吉卡裴則直接被改成了刻赤。
按希臘人的理解,這是因為蘇陛下往克里米亞移民了三十萬安特人,這裡的希臘人不超過一萬人,因此地名就變成了老毛子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