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策源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大食人的戰略目標,小帥都考慮兩年多了。如今陳誠問到,小帥左手一點,喀麗絲拉動牽繩,展開了小帥身後的巨型中亞、西亞地圖。小帥一伸右手,麗婭遞過來一支鐳射筆。
眾人包括陳誠和裴行儉都已經對小帥層出不窮的神器麻木,只是盯著小帥手裡鐳射筆的紅點兒。
“咱們的首要目標,是解放波斯,解救亞美尼亞。同時迅速打通通往君士坦丁堡的絲綢之路,避免戰爭對我國的商業產生過大的影響。”
朝廷的波斯都督都封了,亞美尼亞長公主都進了小帥的後宮,這兩個地方是一定要打的。
大月氏位於絲路要衝,商業立國,攻打波斯之戰一定要儘量快,這一點眾人是同意白斯文的意見的。戰爭是政治的延伸,賠本兒的戰爭是不能打的。
當然也有的戰爭賠本兒也要打。比如漢朝,為了報復高祖白登之圍的屈辱,不管經濟賬合不合算,匈奴是一定要幹掉的。雖然驅逐匈奴有助於長治久安,但短期老百姓肯定要吃苦。
有的地方涉及到民心所繫,比如某個小島,那是一定要收回的,成本就是要次要考慮的。
但小帥的國家雖然頂著大月氏的名字,實際上是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這選擇就比較自由了。
小帥的基本盤是粟特商人。商人重利,這幫紅鬍子生意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有多大領土其實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國家能不能給自己提供一個安定的做生意發財的環境。
所以商人們願意給小帥交高額的稅收,保持大月氏軍力的強大,以保護自己行商的自由。小帥就要回饋他們,打仗如果曠日持久,會失掉民心的。
大月氏國實際上分為粟特聯盟、大夏和附庸勃律。小帥現在還兼任著粟特聯盟的元首,有著商人們上的奧古斯都的尊號。
雖然這個尊號大唐不承認,商人們在自己國家內還是在頑固地堅持,就是因為小帥一直執行著對商人十分友好的國策。
王承龍、裴行儉、駱公子、裴遠現在稱小帥為節帥,吳子儀、陳誠、李仁軍、廖海榮、斛律、胡惟用稱小帥為陛下。
但康須就依舊稱呼小帥為元首,巴波稱呼小帥為陛下是看李仁軍的面子,和安息城的貴族們談起小帥,還是以元首相稱的。
“不過,在我的規劃裡,大月氏國國土並不包括原來屬於波斯的泰西封。我的義兄邵樹德已經被朝廷封為縛達都護府的都護,我將泰西封改名巴格達,那裡是準備讓給義兄的。
義兄在咱們能力不足以控制大夏的時候,幫咱們守護了大夏這麼長時間。我在巴米揚的時候已經和義兄達成了一致,大夏會完整地交還給大月氏,我則支援義兄拿下兩河流域。
我掌握波斯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控制絲綢之路,一個是獲得出海口。
地圖上叫阿巴斯港的地方,我準備在這裡建一個海港,將它命名為伏波港。以後咱們的商船揚帆出海,貨物就可以賣到更多的地方。
波斯都督府的首府我準備放在拉伊,那裡已經被我命名為德黑蘭。德黑蘭處於絲綢之路的要衝,掌握了伏波港和德黑蘭,我們的戰略目標就實現了。”
小帥的目標非常清晰,這次戰爭除了領土的擴張,人口的獲得,就是專門為經濟利益服務。
陳誠盯了會兒地圖,點點頭,“這麼說,我們打到阿瓦士就足夠了,剩下的地方讓邵樹德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