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軍微微一躬身,“願為蘇公子效犬馬之勞。”

蘇小帥撓了撓後腦勺,“仁軍啊,我確實需要一個後勤人員,可是跟著我,你就成了一個商隊的管家,失去了在戰場上立功的機會,你可要想好啊。”

李仁軍微微一笑,“漢初三傑,蕭何居首。後勤乃一國之命脈,一家之根本,重要性遠勝戰場拼殺。我只擔心,蘇公子不肯將如此要害之職,交給我一個剛認識的邊關小兵呢。”

即使蘇小帥再不瞭解這個時代,也看出問題了,這是一個小兵能說出來的話麼?

無論沙漠裡的馬匪,還是康祿的護衛,都是目光兇殘,頭腦簡單之輩,只看一眼,就知道是滿面風沙的下等人。

即使李仁軍的上司李延齡,也是滿臉滄桑,本事都是戰場上、社會上混出來的,最多是有些農民式的狡獪。

這個李仁軍言語斯文有禮,氣勢不凡,開言就提到蕭何,“仁軍啊,你是讀書人出身麼?怎麼被招募成了邊軍了?”

“一言難盡,某乃隴西大族出身,不容於家門,浪蕩江湖,亡命西域,飢寒交迫於道途,若不是投了邵副將,人早沒了,還談什麼建功立業?”

旁邊李延齡大笑,“這小子是個窮酸出身,總吹牛說是聖人的親戚,五弟你牛了,可有個皇親國戚當管家呢。”

“我還是關二爺的後代呢,難道姓李的就是皇族?”說話的是關開閏,“不過這小子和咱們兄弟背靠背作戰,性命相托多次,五哥你可不能拿他當下人。”

“那就拜託仁軍兄弟了,曉芸啊,領著李總管去熟悉下營地物資,告訴義兒軍們要聽他指揮。”

王曉芸的先父就是波斯皇宮負責後勤的,對這個新鮮出爐的“李總管”很有親切感,引著李總管去熟悉業務了。

辭別了六位義兄弟,李總管引路,商隊直奔焉耆而去,中午就到了焉耆城。

這是蘇小帥第一次到西域的大城市。整個焉耆都督府有三萬人左右,在這焉耆城就聚集了一萬五千人。人口繁盛,建築高大,佛寺密佈,商旅不絕。

焉耆的原住民都是紅髮碧眼的吐火羅人,和喀麗絲六女是同族,小帥宛如到了後世的愛爾蘭。

不過街頭時有唐軍巡邏而過,移民至此的唐人也有些,西域幾十個國家的商隊這裡幾乎都有,算是這個時代的國際化都市。

要是沒有李管家領著,小帥的商隊到了這裡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哪兒是哪兒,難免要抓瞎。

現在不同了,駝隊三轉兩轉,就在一片廣場上紮營,碰到巡邏的唐軍,多有和李管家打招呼的,顯然是軍隊裡的舊識。

紮好營地,李總管來請示了,“主人,一路上我瞭解了,義兒軍可是您以後大業的根基,不可作為下人使用。

我想在焉耆招幾個侍衛和奴僕,幹一些粗苯的活計,請主人恩准。”

“我同意了,喀麗絲,把錢交給李管家管吧。不過仁軍兄弟,這主人我聽起來不舒服,你又不是我的奴僕,還比我大,還是叫我小帥吧。”

“屬下不敢奉命,規矩不可廢。主人你的勢力只會越來越大,凡事必須立規矩,否則難成大業。不過,某可以叫東主。”

蘇小帥無言,大家都綁架著我,非成大業不可。不過東主這個稱呼他喜歡,自己在唐朝達成了宋老闆的成就,成了董事長,已經僱了總經理了,有人管他叫東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