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是一個矛盾的團體。

當一個演員在媒體綜藝中露面過多,觀眾就會喪失期待感。

《烈日灼心》三黃蛋,觀眾就為段毅宏鳴不平,一部分原因就是鄧朝上綜藝太多。

如果露面太少,觀眾又會將他的影視形象強加在演員的身上。

慈祥的李銘啟老師沒上綜藝前觀眾還真以為她日常生活中也是狠婆婆的形象。

季雲屬於後者,他沒有接過幾個綜藝,觀眾對於他的形象認可全留存在熒幕之上。

很多導演也有著自己的專業項,這跟他們的生長環境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星爺從龍套出身,所以塑造那些小人物便顯得得心應手。

寧皓擅長拍攝市井味濃厚的橋段,對於升斗小民的刻畫別具匠心。

但是像陳凱哥這樣的大院子弟則和觀眾群體會產生極大的疏離感。

他還是適合《霸王別姬》那樣歷史背景宏大的細膩之作。

就像在瘋狂的賽車中,寧皓能毫無壓力的闡述出一個售樓經理該展現的作派,這要放到陳導上,他肯定兩眼一抹黑。

沒辦法,他沒接觸過,也接觸不到。

高群樹是個風格強烈的導演,他對於刑偵懸疑題材有著獨到的見解。

審訊橋段的尺度讓他拿捏的極其精準,不同於全然赤裸的放在觀眾面前,他透過鏡頭的把控,讓這種半露半晦的畫面更富衝擊感。

這也導致了風聲試映完畢,現場的眾人對季雲大為改觀。

這部電影中的武田和之前的角色不同。

這個角色沒有洗白的過程,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全是季雲暴戾、癲狂的一面。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對季雲發生改觀。”

“實在沒想到季雲壞起來不給正面角色一點活路。”

“如果你沒有在電影中感受到純粹的惡與掙扎,我推薦你看看這部《風聲》。”

“第一次季雲死了我這麼舒心。”

“頭號太子妃表示季雲被咬的鮮血淋漓那一幕讓我大呼過癮。”

......

網上零星的幾篇影評中,季雲的名字就佔了大頭。

“你成功了!”

看著網上的評價,萬倩喜悅的拍打著季雲的大腿。

這些人的反響這麼火熱,不正是對季雲演技的認可麼?

“嘖,可能是吧。”

季雲看著清一水的誇獎,嘴裡卻感覺有些發苦。

他彷彿又看到了前世網評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