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學歷史,其實是這代電視劇從業者應該致力於的方向。

但是明顯朱蘇近有點不靠譜。

一言以蔽之,他總善於用一些上不得檯面的陰謀來結構歷史。

讓一個波瀾壯闊的英雄故事變得小肚雞腸。

季雲已經開始盤算起老季頭能堅持幾個回合了。

曹丕殺曹衝?孫十萬禍害周瑜?龐統被殺成全劉備師出有名?

額...說實話,他還是高估了老季頭的忍耐程度。

剛開篇三分多鐘,老季頭的眉頭第一次皺了起來。

“飾演張飛的這個演員,有點...”

季雲頓時喜笑顏開,“演的不太對是吧?”

“倒也不是”,眉毛舒張開,他此刻表現的還是挺寬容的:“就是不太像,像李逵,張飛是那種粗中有細的你知道吧?”

怎麼可能不像,季雲翻了個白眼。

他除了演張飛,演誰都像張飛...

但是說實話,這些演員真的很努力。

不提張飛這個角色,就連沙藝飾演的孫策都能看出十分的投入勁。

只是沒個角色的基調就走歪了。

朱蘇近在編劇時就做了大量的減法,讓每個人的人物特質都極其的臉譜化。

比如關羽的特性是傲氣,他過江我也過江。

張飛沒有了粗中有細,單純的成了一個莽夫,天天熱衷於掀諸葛亮的桌子。

諸葛亮成了一個苦逼,成天到晚苦兮兮的,完全沒有挖掘機那種從意氣風發到人力有時盡的轉變。

當然,也不怪他苦。

手底下有張飛這麼個掀桌子成癮的莽夫,誰都苦。

他們演的努力彌補不了這劇本身的羸弱項,若是讓季雲來評價的話。

只能給出四個大字。

屎上雕花。

......

兩劇同步開播,網上也掀起了一段不小的熱潮。

只不過畫風漸漸走歪了。

從三國演義和軍師聯盟的質量之爭,轉變到了季雲和朱蘇近兩人身上。

“朱蘇近和季雲兩人同屬讓子彈飛這部佳作的編劇,那麼以他們兩位近期呈現的同型別題材電視劇來說,誰的編劇水平高一點?”

“我先澄清一下,季雲並沒有參與到軍師聯盟的編劇之中。別禍害季雲了,真把他當超人了?編劇拍攝一把抓?”

還以為這人要說一番中立的言論,沒想到接下來話鋒急轉,“他就是一個演員,論編劇能力怎麼能跟寫出康熙王朝的朱蘇近比呢?”

朱蘇近,你上大號說話,別一天天跟杜蘭特似的。

季雲在讓子彈飛拍攝的時候就和朱蘇近不太對付,對方寫怪誕獵奇的方向是一把好手,但是總在這種陰謀論中大著筆墨,格局就顯得有些太小了。

論編劇能力,季雲肯定拍馬都趕不上,說他寫的不好,那也是跟江濤,蘆葦這樣的人比。

怒其不爭罷了。

就算你把整個三國翻譯成白話文來拍,照樣是一部經典的劇。

不提季雲這邊的扼腕嘆息,網上的爭論已經吵成了一鍋粥。

這場對決的雙方彷彿已經不是軍師聯盟和新三國,而是變成了季雲和朱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