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非著名相聲演員(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生活中,很多的笑料是觀眾來適應敘述者。
比如一個笑話,你的朋友說了你沒笑,但是領導說了就會賠笑兩句,感覺由這麼個高不可攀的人來敘述,整個故事都增彩的許多。
這是聆聽者將對方的身份做高,形成的一種無形的反差感。
比如馬爸爸唱歌好聽麼?
臺下的熒光棒不照樣甩的熱熱鬧鬧。
但是上了臺,任你再大的腕也得去主動適應觀眾。
郭德剛在私下裡其實挺悶的一個人,但是隻要上了臺就全身心的奉獻到演出之中。
包袱和笑料此起彼伏,觀眾的掌聲就沒停過。
季雲合上劇本,長出了一口氣,劇本大致算是熟悉了一遍。
“怎麼樣?”
“差不多了,接下來的就看臨場發揮。”
臺上已經返了兩回場,老哥倆應該也要下臺了,讓其他的演員上臺給觀眾一些休息的時間。
這年頭德芸社就老郭一個挑大樑的,二代弟子都沒成長起來。
何韋和曹銀倒是有點功夫,不過也難堪大用。
除了老郭和千大爺之外,也就幾個老傢伙能讓觀眾穩坐在臺下。
李晶,張紋順,徐德良,王文琳...
不過說起來,這些人裡除了張紋順老爺子,其他人真有些一言難盡。
郭德剛總愛說一句話: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朋骨肉,富居深山老林舞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
也是被他們傷透了心。
季雲交好郭德剛,不僅是因為他是自己前世失眠時的慰藉,更因為這個人值得去交。
人說淡仇者必定寡恩,記仇的人也肯定把恩德看的很重。
後世德芸社收徒,所有的徒弟們不光要拜祖師爺,拜侯老爺子,也得拜扶持了他許久的張紋順老爺子,這就是交情。
別看他一天天老不正經,一副流氓頭子的作派,心裡都記得清楚。
倆人推開門,滿頭大汗的走進休息室。
郭德剛拿起毛巾,將頭上胡亂地擦拭一遍,“少爺記得怎麼樣了?”
“差不多了。”
於千一笑,“別那麼大壓力,咱這是在燕京演出,觀眾都寬容。要是擱在津門,錯一個字臺下就能蹦出來一片人給你挑錯。”
雖然嘴上這麼說,可他的語氣裡都是褒獎。
像他這樣的腕,就願意去津門演出,臺底下刨活的嘴裡都妙趣橫生。
季雲點點頭,要是在津門,他可真不敢接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