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的核心是悲劇。

陳佩嘶說過,人之所以會發笑,其實是一種優越感的體現。

所有的喜劇都逃不開一個優越感、差異感。

透過這種差異感來消弭劇情中的不合理。

總而言之,一個喜劇要不斷的觀眾拉開距離,讓觀眾有沉浸感,卻不能有參與感。

就拿馮大炮的喜劇來說,劇中的人物幹傻事,觀眾就佔據了智商的制高點,這種情況下,觀眾就會下意識的忽略劇中的不合理性,轉而建立起強大的差異感,從而產生笑料。

雖然季雲覺得喜劇方式並沒有高低之分,不過星爺的方式無疑是十分高階的。

他的故事十分的跳脫,好像是多個段子揉成亂團,然後讓主角經歷這些故事團。

優點是觀感更加強烈,故事流線性更強,不過缺點就是費主角。

所有的糗事都要主角一個人來承擔。

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星爺以外,所有人演星爺的劇都會覺得尬。

因為他的個人風格實在太過強烈,其他人實在駕馭不了。

功夫這部電影也是一樣。

他好像一個軸承,所有人眾星拱月一般圍著他轉。

這豬籠城寨中的大戰,就是少有的沒有星爺參與的群戲。

星爺並沒有給季雲講戲,而是讓他先演了一遍。

他眯著眼,端坐在導演椅子上仔細的觀察著季雲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雖然之前的面試中他對季雲的表演加以肯定,可是那只是一個場景,太過片面。

一個演員試鏡表現再好都沒什麼用,只有能真正融入劇組,站在鏡頭前還能付出200%的表演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演員。

第一段戲是斧頭幫大哥看到鐵桶裡的二當家,只是短短的一個畫面,時長不過十幾秒,也讓季雲找找狀態。

鏡頭仰拍,季雲低頭看著鐵桶中的身影。

憤怒、不解,夾雜著一絲不屑。

這些表情夾雜在一起,季雲的臉抽動一瞬。

他微微後仰,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憤怒壓倒心裡。

“哼!”露出一絲冷笑。

“卡!”

看著季雲的表演,星爺點了點頭,還是喊了一音效卡。

形象對了,可是少了點勁。

他勾勾手,把季雲喚到身邊:“你再放開點演,不用那麼複雜。”

季雲點點頭,換了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