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三天過去了。

秦川依舊毫無進展,雖然周身的法則波動很強烈,可就差點東西。

如同阿基米德說的,給他一個支點就可以翹起整個地球。

秦川現在就少了一個支點。

他覺得,只要找到這個支點,就可以撬開【重力法則】的大門。

可現在留給他的時間最多隻有兩天。

秦川覺得繼續參悟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於是,他停止了參悟,思考自己為什麼參悟不了。

他認為,自己的天賦還算很好的那一種。

雖不是什麼靈體體質,但擁有前人的修煉心得,悟性肯定不會差。

秦川進行了反思。

領悟力這方面肯定沒有問題,那麼一定是方向搞錯了。

他以為自己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領悟出了法則,那麼就這麼繼續領悟下去,一定可以將法則掌握。

可是,這麼多天過去了還是在原地踏步。

如果繼續按原來路子去領悟,是可以掌握,但需要大量時間。

可如果換個方向,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現在的時間反正不夠了,那不如嘗試嘗試。

他想到一個詞,叫做【溯源】。

溯源的大體意思是探求本源。

秦川領悟的是【重力法則】,既然要溯源,那首先得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這個問題對秦川來說並不是很難。

凡是進行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秦川記的書本上有寫過這麼一段話。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既然知道了重力如何產生,那麼不得不想到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那就是牛頓。

牛頓是力學大師,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提出了三個基本定律。

秦川認為,搞懂這些定律,對掌握【重力法則】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牛頓外,秦川還想到另外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那便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之一。

他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起,稱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秦川不懂《相對論》,但知道里面有牽扯到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