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桑藉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她話音一落,殷懷璽的目光一一從底下的大臣們身上掠過。
大臣們嚇了一跳,紛紛低下頭狂吃粗糧餅子,長得胖一些的,還憋著氣兒,把肥得流油的肚皮趕緊收一收,也好叫讓自己的肚子,瞧著沒之前那麼大,雖然這並不管用,卻是他們強烈的求生欲。
殷懷璽玩味輕笑:“朕自登基以來,每日都會用一碗粗糧粥,眾位卿家,都是朝中的肱股大臣,平時操勞國事,也要多注意養生才行,總吃大魚大肉怎麼能行?不如這樣吧,今後每日早朝,眾卿家不如與朕同食粗糧養生?”
他一直都有早上吃粗糧粥的習慣,虞幼窈說可以加速腸道運化,增強胃動力,使腸道更通暢,免於積食肥胖,還飽腹營養。
大臣們哪裡還敢說一個‘不’字?!
皇上登基之後,陸陸續續譴散了不少宮人,大臣們見此情形,也是心中發緊,連忙打發家中姬妾,嚴格按照品級置妾,不敢逾越,寵妾滅妻的行來,更是要不得;
皇上縮減後宮開支,他們也不敢輕忽,連忙也跟著一起縮減家中開支;
皇上要讓他們體會民生疾苦,才能一心為民,摒棄前朝奢糜享樂之風,皇上既為表率,要樹清正勤檢之風,他們只能照做。
不光在早朝,與皇上同食粗食,家裡也要跟著一起吃。
一連十五日,昭永帝日日耕地勞作,粗茶淡飯。
百官們苦不堪言,不僅要跟著一起幹,還要幹得比皇上多。
皇上當天耕了五畝地,他們就要耕六畝以上,耕不完沒關係,夜裡撐了燈,上趕著也要耕完,總不能讓皇上比他們更得多。
因此,在最初的兵荒馬亂後,大臣們都正視了‘藉田禮’,耕得不好的,連忙尋了老農們請教。
後面倒也似模似樣。
殷懷璽心疼虞幼窈,每日讓她下地半個時辰,就不讓她再下地,她那份活兒,都讓殷懷璽接手幹了。
於是,虞幼窈就將外命婦們聚集一起,教導她們養蠶、繅絲、織布、印花、染布等,就連附近農莊的農女們,也紛紛過來聽課。
外命婦哪兒還敢怠慢,不僅白日裡跟皇后娘娘一起學,還要尋了精通的人,在家裡揹著學一道。
十五日過後,帝后擺駕回宮。
萬民遙相送。
大昭通鑑史記載:“昭永二年二月吉亥日,昭永帝行藉田禮,扶犁親耕,昭懿皇后隨駕,行桑藉禮,親授養蠶絲織,帝后作表,勸課農桑,萬民爭相觀禮,學習,君民同喜,魚水情深,首開君民魚水情,自此天下歸心。”
回宮第二日,昭永帝大赫天下,免徵兩年賦稅。
頒發了屯田制。
普天同樂。uu看書
與此同時,皇上果然罷免了一批,在‘藉田禮’期間表現不好的官員。
還有一些在‘桑藉禮’期間,表現不好的外命婦,也連累家裡的爺們降職。
皇上言道:“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太下,連家都修不齊,難當大任。”
同時也擢升了一批,表現好的官員。
隨後頒發詔令,於八月金秋重開恩科。
天下學子無不大喜過望,大讚新皇仁德。
……
------題外話------
漢文帝就特別喜歡讓大臣們去種田,漢代的農業就十分發達。。。史上稱其,內儒外道,內儒治國,外道治民,以道行休養生息之道,這是儒道並治的典範,造就了強漢基業,後代,使漢代一連出了七個明君。唐代也是內儒外道的典範,對了,道家和道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道家思想從三皇五帝時期就有,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成立的教派,所以大家不要拿道教的發源時間沒有佛教長說說話,二者沒有可比性!道家思想可以說是與我們華夏的傳承一樣長。。到了宋,明,清三朝,重儒輕道,華夏的正統的文化開始衰退,受外邦影響很深,最明顯的就是婚禮,受蒙古族的影響,沒有了正統莊嚴的漢化,變得熱鬧,透了一股子男尊女卑,所以三朝命不長。。。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