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當年弒君的忠烈公,若沒有高祖皇帝以【忠烈】為其正名,忠烈公的名聲,也未必會專美后人。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從不是說說而已。

虞幼窈沒辦法違背良心,說虞宗慎不該這樣做,畢竟受益的人是殷懷璽,也是五十萬幽軍,更是被他們捨生忘死,守護的大周百姓。

收起了京裡傳來的秘信,虞幼窈重新換了一身衣裳,喚來溫管家,召集了王府裡的軍師幕僚議事。

一行人盯著輿圖指指點點,經過反覆推敲,最終確定了接應路線。

“京三營已經出發了,鎮國侯在秘信中交代了運送路線,安排了接應的時間與地點,我們要在指定的時間、地點接應京三營,及運送的東西,襄平城留守了五萬精兵,抽調一萬人,分成十批,分別在我們議定的接應路線上,設下接應點,各批人馬互相配合、呼應,進行隱蔽、埋伏、掩護、偵察……”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虞幼窈從來不會小看世人的貪婪之心,便是國難當頭,也會有人不顧家國大義,鋌而走險。

經過反覆探討,一直到了深夜,這才一一確認了相關行動佈署,虞幼窈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議事之人盡數離去,連忙去安排佈署。

屋裡恢復了安靜。

燈座上燭光閃動跳躍,光線漸漸暗了下來。

虞幼窈揉了揉有些脹痛的額角,將之前定下來行動路線、接應地點,以及整個接應流程,反反覆覆地掰碎了,揉細了,一一進行推敲。

幽軍未得宣詔,不能進京。

他們安排的接應佈署,都在遼東境內,遼東境外的河北,京兆,卻是插不上手。

這一批東西實在太龐大,盡聚了大周之財,讓虞幼窈也不禁眼熱、心亂,擔心出了差錯,便宜了外人。

虞幼窈坐在昏暗房間裡,臉色在燭光不斷跳躍、晃動的映照下,顯得有些明滅不定,晦澀無比。

最終,她從衣領裡翻出了一枚骨哨,這一枚骨哨,是當初她離開軍中前夜,殷懷璽親手掛到她的脖子上的。

手指輕輕摩挲著這支骨哨,虞幼窈將骨哨送到唇邊,用力吹響。

短促尖細的聲音響起。

竟不知何時,屋裡吹進了一陣涼風,燈座上的燭火一陣搖晃,“嗞”地一聲,發出極輕微的響動,熄滅下來。

屋裡頓時變得陰暗,一個沙啞的聲音響起:“潛蛟軍待命。”

一千潛蛟軍,是臨別之際,殷懷璽親手交給她的,潛蛟軍不歸屬於朝廷,只受命於殷懷璽,是殷懷璽留給她最大的底氣。

沒有人知道,這一夜韶懿長郡主與潛蛟軍密謀了什麼,一千潛蛟軍化整為零,悄無聲息地穿過東大門。

果不其然!

京三營從京兆出發,一路上十分順利,可在進入山海關,抵達遼東葫蘆島前,卻遭到了一夥暴民的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