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徑自上前,走到了張氏跟前,彎腰對張氏說:“這位大嬸,韶主請你上前說話。”

張氏猛然抬起頭,一把抓住春曉的手,神情激動:“郡主是不是願意幫我?”

春曉眼皮子一跳,心裡湧現了一股不好的預感,連忙道:“你先別急,有什麼話一會兒見了郡主之後,好好地跟郡主……”

哪知!她話還沒說完!

張氏已經是滿臉地悲喜交加,連忙跪到了地上,不由分說便“砰砰砰”地,給車駕裡的韶懿郡主磕頭,沒幾下額頭就磕破了血皮:“民婦叩謝郡主大恩,郡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春曉微蹙了一下眉,小姐並未明確表示,要管張氏的事,只是礙於張氏家裡,與幽軍有些牽扯,又是大庭廣眾之下,也不好不管不問,這才提出要見張氏一面,哪知這張氏這般不識大體,竟故意嚷嚷得,好似郡主真要幫她似的。

這不是擺明了給小姐下套,逼迫小姐麼?

果然!

人群裡傳來小聲的議論說,無不在說韶懿郡主聖善仁德,見不得百姓受苦,受冤,簡直就是活菩薩。

“郡主出身虞氏大族,稟承了祖上仁德孝義之心,頗有忠烈公遺風……”

“虞老夫人篤信佛法,素有賢德之名,朝廷賜旌德牌坊,旌德樹善,立牌坊,彰其節烈,韶懿郡主打小,就是在老夫人跟前教養長大,與祖母一般,養了一副菩薩心腸……”

“對對對,韶懿郡主打小就開善堂,收容孤寡,時常施粥舍米,賑濟百姓,早前浙江水患,韶懿郡主捐了一百萬兩白銀,襄助朝廷賑濟災民……”

“韶懿郡主以祖母的名義,捐了一筆銀子,賑濟北境旱災……”

“年前還捐了一批藥材……”

“番薯緩解了北境的旱情……”

“人人都說,韶懿郡主聖善仁德,最見不得百姓受苦、含冤,今兒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啊……”

“……”

七嘴八舌地議論聲音,從虞氏族祖德光耀,到虞老夫人旌德樹善,再到虞幼懿善仁德,都做了哪些善事,事事樁樁,鉅細無遺。

不消片刻,就將虞幼窈的“懿善”形象,拔到了一個新高度。

最後,還給虞幼窈扣了一頂,見不得百姓“受苦”,“含冤”,“為百姓伸張正義”偉光正的大帽。

虞幼窈聽了一會,也聽出了端倪。

老百姓們不通禮法,在他們看來,韶懿郡主出身大家族,不僅身份尊貴,而且有權有勢,想要幫助一個普通的農婦,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種心理,其實很好利用。

安排苦命的張氏演了這場戲,故意大肆宣揚,虞氏祖德光耀,祖母旌德樹善,韶懿郡主“活菩薩”的名聲,攛唆周遭的百姓,跟著一起起鬨,讓百姓們誤以為,她已經答應要幫助張氏。

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利用百姓“威逼”她,插手張氏一事。

她若是答應幫了,固然是虞氏祖德光耀,祖母旌德樹善,她聖善仁德,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