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懷璽就在襄平城中。

虞幼窈和殷懷璽之間,就相隔了一座大鞍山,那是東北地區,資源很豐富的地區,出產許多礦產,如奇石、美玉,還有比較名貴的藥材,同時還能透過城城海岸口,從大海里獲得豐富的資源,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幽州軍的戰略物資。

連城的氣候和泉州相似。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便是冬季也不覺得冷。

可是,一旦跨越了橫在連城與幽州城(襄平城)之間的鞍山,就又是另一番天差地別的景象。

幽州城多暴雨、大雨,夏秋兩季日照很少,因冬季時間很漫長,氣溫很低,所以春季氣候不顯,每年到了秋、冬、春三季,也是苦寒。

商船停在碼頭,王氏過來了:“連城這邊情況不明,殷三和景流上岸去打探訊息去了,我們先在船上等著。”

虞幼窈點點頭,又問:“接應的人過來了嗎?”

王氏笑道:“他們到了連城之後,每日都在連城碼頭徘徊,商船一到碼頭,就和我們就接上頭了,馬車貨運都已經聯絡好了,等殷三和景流打探訊息回來,商量看要怎麼安排,可能還需要在船上呆兩三天。”

初來乍到,還帶了大批的物資,有些太打眼了,肯定要先摸一摸連城的情況,才做下一步打算。

殷三和謝景流這一去,就是兩天。

回來的時候,謝景流弄到了連城的輿圖。

輿圖屬違禁物品,幾乎都掌握在官府及一些世家大族手中,便是謝府在外行商,也是走得朝廷規劃的路線,不敢私自堪輿路線。

“我打聽過了,武穆王在北境物資較為豐富的一帶,設了近百個流民收容營,連城這邊臨海,物資很豐富,城外就安置了營帳收容流民,由官府和武穆王派兵鎮守,以防止流民作亂,以家族為單位,每家出一個壯勞力,以勞力換取糧食,家中沒有壯勞力,可以做些縫補軍衣的活計,每日提供一碗熱湯,一塊番薯。”

虞幼窈鬆了一口氣。

再多的糧食,也禁不起大批流民的消耗,吃不飽但也餓不死,還有相當安穩的環境,這對災民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謝景流臉上也有了笑容:“等到天氣回暖,番薯會在整個北境,所有地區推廣種植,武穆王鼓勵種植柞樹,養柞蠶,已經聯絡了當地擅長養蠶的人,傳授流民養蠶技術,武穆王府會出面,聯絡一些絲綢大商收柞蠶繭,蠶絲等。”

逃亡過來的人,以後很大可能會在當地安家,但是流民沒有田地,背井離鄉,在當地找活計也不容易,將來的日子會更艱難。

大批流民聚在一地,若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時間一長肯定是要出亂子。

大周朝的柞蠶養殖,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東兩地。

連城林木分部很廣,以柞樹為主,有天然的柞蠶養殖環境,只不過柞蠶養殖,卻都掌握在當地的大戶手中,所以產量有限。

如果能發展出規模,不僅保證了部分逃亡過來,沒有田地的流民,將來的生活,還能帶動北境的商貿,百利而無一害。

柞蠶是個好東西,蠶繭繅制蠶絲,蠶絲能織產錦、綾、羅、綢等,其中又涉及了印染等各種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