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令懷,他和武穆王關係甚篤,與窈窈感情深厚……

端午節將至,嶽嬤嬤隨著莊上的人一起進府送莊上的節禮。

虞幼窈又問了番薯阡插的情況。

嶽嬤嬤道:“早前扦插的株藤也都成活了,長勢反而比根種的更好,立夏過後,莊上已經僱了百姓,剪了株藤,打算把空閒的地都阡插薯藤,不光京裡的莊子,小姐在全國各處的莊上,都在扦插薯藤。”

這個可比菽豆更耐旱,產量大,又飽腹。

旱年種番薯是最好的選擇。

小姐果然是深謀遠慮。

當初為了試種番薯,小姐在全國各處的莊子上都有試種,想看看不同地區、氣候、土壤,種出來的番薯,產量、口感、品種有什麼不同。

在發現番薯不挑沃土,適合沙地時,就準備大量種植。

虞幼窈放心了些:“嬤嬤多注意牙行的動靜,若有合適的土地,也都買下來,土地薄一些也不打緊,番薯不挑沃土。”

她手中不缺錢,買田買地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最穩妥。

亂世之後,百廢待興,大舉興農,才能穩定國本,國家的第一項國策,永遠都是還田於民,只要有契子在,就算到了新朝,該她的還是她的。

即便新朝要徵土地,也不是無償的。

自己多種一畝地的番薯,興許到了下半年,饑荒就能減輕一些。

置辦田地,嶽嬤嬤自然不會攔著:“莊子上有經驗的老農說,番薯的最佳種植期,是在端午前後,估計能種到了五月下旬,再置辦一些田地,也還來得及。”

虞幼窈點點頭,又道:“有多餘的薯藤,就發放給附近莊上的百姓們,告訴他們這是從海外帶回來試種成功的新種,產量高,耐旱耐脊,產量比別的農作物要大,葉,莖,藤都能食用,他們家裡都是有自留地,或是自己開荒的薄地,願意種的,可以自己種,不光我在京裡的莊子是這般,全國各處的莊子,都這樣來。”

嶽嬤嬤點頭:“也好,番薯的株藤,一株就能發一片,自己肯定是種不完的,只要願意種的,就都發放一些回去自己種。”

番薯到底是新種,大周朝從前沒人種過,百姓們未必會浪費自己家裡少許的田地,去種自己從來沒有種過的新種。

不過,小姐大範圍種植番薯,也不是什麼秘密,到底是官家小姐的莊子,肯定有更多百姓願意跟風種植。

小姐也算是功德無量了。

一聽有不少多餘的番薯藤,虞幼窈鬆了一口氣:“百姓們早早就進山找吃的,到了六七月份,山裡頭能吃的東西也不多了,番薯發藤多,百姓們可以擼薯葉充飢,等到八九月份,旱情爆發的時候,番薯就可以收成,多少也能緩解一下饑荒,”說到這兒,她就有些惋惜:“要是有更多的番薯藤就好了。”

嶽嬤嬤搖搖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番薯不是大周朝的物種,商船能弄到的數量十分有限,經過兩年培養試種,能種出這麼多來,已經很不容易。

若不是小姐提出扦插薯藤,莊上的老農覺得可行,哪有現在大範圍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