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幼窈聽出了關鍵,先帝重文輕武,卻指派了身為武將的寧國公,教導還是大皇子的皇上騎射。

由此就能看出,先帝對這個兒子,並不是很看重。

周令懷繼續道:“皇上登基頭一年,狄部屢犯北境,東境一帶大旱,外憂內患,天災人禍,彷彿都隱晦了當今皇上德不配位。”

所以獻旨的東寧王,才能把馬屁拍得響溜。

四海蛟龍匕確實是罕見的神兵利器,這把匕首鑄成時,東境一帶是否雷鳴聲響,下了及時雨,還有待商榷。

當然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皇上相信了。

虞幼窈託著香腮,好奇地問表哥:“後來呢?”

巴掌大的鵝蛋臉,小巧又精緻,周令懷垂了眼睛:“地位不穩,社稷不興,皇上就想了一個昏招。”

虞幼窈連忙追問:“什麼昏招?”

周令懷輕扯了一下唇:“御駕親征!”

虞幼窈陡然瞪大了眼睛:“當今皇上還曾御駕親征過?這麼大的事,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呢?”

說完了,她就反應過來。

沒有聽說過,肯定是因為御駕親征的結果並不好,朝臣們不敢提,世人也不敢言,時日久了,後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還真是,掩耳盜鈴啊!

虞幼窈鼓了鼓面頰:“大周朝立國以來,對外軍事一向很強硬,能征善戰的武將也多,就有好幾任皇帝御駕親征過,留下了文治武功的豐功偉績,當今皇上登基之初,也曾年少輕狂,想要效仿先人御駕親征,為自己正名,似乎合情合理。”

為什麼說是昏招呢?

她有些不解。

周令懷明白了她的疑問,就解釋道:“先帝重文輕武,雖然大施仁政,體恤百姓,堪稱一代明德賢君,但先帝在位時,武將被文臣打壓得十分厲害,如鎮國侯府這樣的老牌勳貴都落沒了,朝中可用武將並不多,大周朝的外患,大多都是在先帝之時,漸漸縱養成患,但先帝仁治,天下歸心,藩王不敢異動,外族也不敢大舉來犯。”

這麼一說,虞幼窈就明白了。

高祖皇帝骨子裡流淌了鐵血,登基之後,御駕親征實乃常態,他在位時橫掃六合,萬朝來賀。

也因此,後代子孫能征善戰者多。

宗親不能科舉入仕,除了吃祖業,就只有參軍,建功立業。

大周朝史上,就不少武將出自宗室,先帝重文輕武,使武將被打壓得厲害,宗親不能參軍,建功立業,就只能吃祖業,致使大部分宗親,都淪落為了閒散宗室,整日裡遊手好閒,無所事業,就難免多出紈絝,不堪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