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0章 推論有待驗證(第2/2頁)
章節報錯
2.這種基於靈魂意識的干涉力量,目前只在人類身上體現出來,且無法直接作用於人類本身,但可以透過整體環境、第三方事物、精神層面產生間接影響。
3.山林在灰霧中遭遇蟲族的經歷,證明試煉者在無限空間介入下擁有了另類土著的身份,和本地人類擁有相同的特質——尚不確定這種“認證”存在於試煉者本身身上,還是存在於某個客觀伺服器上,且偽裝解除後的結果未知。
4.因展露出超越常規的力量而無聲消亡的幾個遠方人類族群,證明了決定“顯眼”標準的觀察者的存在、標註出了本世界試煉者不可逾越的紅線。
5.表現貼近了紅線,但卻沒有消亡跡象的“卡牌決鬥”擁有的超自然力量,與同樣有著類似徵兆的、鹿族演武場不斷超越人體極限的戰士群體,這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共同點。
6.決鬥遊戲引發的本地神秘力量,並非高維干涉力,起碼尚未高到能和緋紅之王力量產生干擾的程度。
7.......
......
“仔細想來,超越常識的神秘表現固然是力量,但超越舊有狀態的知識和社會體系,又如何不是‘顯眼的超自然力量’?”
在幾番深思後,邁向未來的緋紅之王已經抓住了關鍵。
“消亡的變數,和沒有消亡的變數,其中最核心的區別,就在於——接觸者的接受與認知程度,以及最終的主導權、控制權,到底屬於誰。”
山林帶來的社會進步與發展固然堪稱超自然的***,但山林沒了,這些東西難道就會消失?他的族群會重新迴歸原始?
若無外力扭曲,那就絕不可能!
已經掌握的知識,已經建立的體系,已經覺醒的思想...一切變數已被族群適應,成為了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戰士不會去質疑自己吃飽鍛煉出的力量不正常、不屬於自己。
所以他們在演武場上不斷挑戰人體極限、獲得超越固有認知的力量並不“顯眼”。
因為決定“顯眼”標準的觀察者,大機率和這樣的普通人類保有相同的立場,甚至於就是某種人類的集體潛意識——這和本世界特質也對的上號。
這個推論很容易從卡牌決鬥遊戲背後的問題得到驗證——
山林帶來的一切改變都被其族人認可、接受,而山林存在與否都不影響其族人使用這種改變,而山林只是其改變的間接獲益者,並沒有直接主導、控制這種“力量”的“許可權”。
卡牌決鬥遊戲暴露出的規則也有與之相似之處。
決鬥遊戲的“上手”並不難,接觸者很容易就能理解接受其規則,而引入超自然力量的部分,則構築在本地人類熟知的世界背景中。
幻象精靈的搭建過程很能說明問題——鹿米的牛頭斧王,不但基於他個人對強壯戰士的幻想,同樣也需要其餘遊戲接觸者的潛在共同理解與認可。
簡而言之,作為精靈的概念,“閃電般迅速的崖鷹”要遠比“閃電般迅速的烏龜”容易構建與接受——假如所有遊戲接觸者都認為烏龜是快捷的代表,那麼“閃電龜”作為精靈卡出現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這種與參與者精神聯絡極為緊密的、規則由本地人類推動由簡陋逐步豐富、一直在強調某種層面的“公平”與“等價交換”的遊戲,只要接觸、認知,就會和其產生無形的聯絡。
山林最終被坑死,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此刻沒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這個遊戲力量體系的一部分,而且還自以為安全的不斷深入——
鹿米的事件中的一些細節,已經隱隱體現了,這遊戲越是深入參與,遊戲對參與者的影響就越大。
若無法召喚出擁有實質干涉能力的精靈來證明遊戲的威力,決鬥老手甚至都無法對從未參與的無知者進行任何實際影響——
鹿米逐個與精銳戰士訂立契約的過程裡,不斷展示牛頭斧王並宣讀遊戲規則、解釋精靈力量,本就有將外人納入體系內、提升表現力、減輕負擔的意思。
從這個角度來說,觀察者的存在方式更偏向於共通叢集,其觀察方式基於人類本身的可能性很高——若非得到了某種內部通用的認證,鹿米召喚的牛頭斧王早就因為在非參與者眼裡過於顯眼而悲劇了。
所以,只要一部分人類族群認可“不顯眼”,在其他人類那“顯眼”的風險也就會大大降低?
不過,若此遊戲的力量完全來源於參與者本身,那這遊戲體系的主導權和控制權在哪?
起碼,緋紅之王就近觀察時,並未察覺到本地因素以外的力量變化,鹿米也確實是基於自身與參與者、圍觀者的精神意志在調動此世界的神秘。
“假如,這個卡牌決鬥遊戲的創造者,並沒有類似信仰神靈那樣的、對整個自創力量體系的底層控制權,那我的推論基本就可以驗證為真了。”
再次邁入世界內側,緋紅之王的視野轉換到鹿族城頭,他看了眼城牆邊沿俯視下方的山林,隨後前飄幾步、望向城外緩緩行進的幾波出使團隊。
只要探索玉族,找到卡牌決鬥遊戲的源頭,就能驗證很多很多東西。
“...這個世界內決定‘顯眼’標準的觀察者,可能並不抗拒外來的‘變數’,只是會抹殺不被人類整體接受、掌握的‘變數’?嗯,推論相關的定義很多都有待驗證...姑且先記錄著。
“不過若推論為真,那無限之主將這裡定義為公開世界、丟這麼多畫風不同的試煉者進來,這意圖就很有意思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