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的形態與大小,是可以依照本體意願改變的。

只要解決了本體對替身行動的感知與控制的問題,替身的尺寸完全可以微縮到細胞的級別,也可以擴大到猶如山嶽。

但是替身的力量輸出總量是不會變的,能舉起一噸的物質,體型翻多少倍也不會多舉一千克。

而受限於精密性,替身體積的縮小也無法強化力量的“密度”,只會導致整體力量的流失。

所以改變形體基本上只會降低替身力量的利用效率,有能力這麼做的人一般情況下都不會使用這些技巧,除非有著特殊的需求——例如需要替身在心腦血管內小心出力的時候。

當承太郎目睹慘白色的替身“無限”撕裂海洋、遮蔽陽光的震撼場景時,淡定如他也不由得心底一驚:“替身?不,裡面存在著真實的血肉身軀...原來如此,透過與替身重疊發動特殊能力嗎?確實,只是維持重疊覆蓋的話,替身的體型根本就不重要...”

雖然拋開無限的慘白外殼,常人眼裡只能看到扭曲動盪的大片空氣與莫名翻攪的海洋,但憑藉白金之星的超強感知,承太郎還是透過氣流與水的變化察覺到了那片扭曲光線內隱藏的、擁有恐怖質量的血肉巨人。

“沒有完全模擬‘卡茲’的話,就算我摸清了替身的能力,使用效率也達不到最高啊...也許真正的‘卡茲’,擁有的不只是我試出來的那種能力?”

將主意識視角轉到巨人這邊的程斌,透過深深陷入海床的腳掌穩住了這臨時構築的巨人身軀,他看了眼身前仿若餐桌上螞蟻的承太郎,隨後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身體內。

此刻處於粗糙光學隱形狀態下的巨人身軀,內部結構一直在瘋狂變化,而外表正飛速向著效率最高的替身無限的形象靠攏。

單純的血肉,不可能支撐如此龐大的體型,就算加上程斌這段時間積累的龐大波紋能量也不行,畢竟波紋所長也不是單純的物理力量,只靠這兩者的話,血肉巨人早就被自己的重量壓垮了。

至於替身“無限”的力量...比起白金之星都差了一大截,放大體積又不會增加力量,自然是不可能撐起巨人身軀的恐怖質量的,其此刻只是單純的和巨人身軀重疊融合在一起罷了。

真正讓巨人站立起來,並在短暫時間內穩固住形體、逐步獲得行動能力的,是程斌手頭所有能力的綜合運用,其中最關鍵的自然就是替身無限的特殊能力。

雖然卡茲無法繞過認知界限、透過“自我傷害”來觸發替身的適應進化能力,但程斌將巨人體型堆到一定程度後,將引力帶來的身軀撕裂、崩潰,當做地球給予的外部傷害卻沒什麼問題。

與巨人身軀融合的替身無限,自然而然的開始了運轉,將這粗糙堆積的血肉聚合體,向著能夠在引力下支撐自己身軀的結構轉變。

不過由於沒有完全模擬“卡茲”,對替身背景存疑的程斌也不想放開替身限制,所以血肉巨人沒能像之前的卡茲那樣,透過替身嵌合具現違揹物理規則的物質來構成身軀、從而急速得到完全適應傷害的“結果”。

程斌只是利用替身導向適應的特殊能力,在無數次實驗、於混亂的機率中硬生生趟出了一條整合他現有力量完成“適應”過程的道路。

簡單來說,卡茲和程斌對替身能力使用的區別,就像是在一場擁有作弊許可權的考試中,卡茲直接拿來了標準答案、將看得懂的看不懂的答案一字不差的抄在了答卷上,而程斌選擇了獲知解題思路,憑自己的知識解析運算答案。

假如替身這個作弊許可權出了什麼問題,完全寄託在其上的卡茲自然是涼涼了,而程斌卻不會受到根本上的影響——即便與無限重疊的身軀失去支撐而崩潰了,他在這個過程中也已經得到了令他滿意的收穫。

知識這種東西,對於當前從程博士水準起步的他來說總是不夠用的,畢竟憑他現在攢下的底子,只要知識和技術的積累足夠,就算沒了波紋和替身,遲早也能搗鼓出縱橫星際的生物文明。

“不過在這個以地球為舞臺的世界,應該不需要往那種地步發展吧...”慘白的獨角巨人抬起頭,在呼嘯的狂風中看了看天空中那一輪驕陽——

波紋最普遍的載體就是源自太陽的光芒,亡者的靈魂也會化作波紋逆溯電磁波向其升騰,然而在實驗室中排除陽光後,源自其他遙遠星辰的電磁波中卻沒有類似的痕跡,波紋的傳遞可是隻看載體匹配度而不看距離的,說不定太陽裡面真的有著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