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光子什麼的,只論經典粒子性都比原子核還小,更別提機率雲與波動性了,念氣精度接近原子也只是靠近了原子核外高速運動下呈現出球形的電子外殼,還遠遠無法掌控其變化的具體細節...”

“複雜高能原子環境出現意外的機率根本無法禁絕,畢竟高能原子本身就是不穩定的,會自發掉落低能級並釋放光子,原子數與型別太多的情況下目前的念氣根本抑制不住,觸發了念氣原子積蓄的電磁能量那就只能炸了...”

程斌再次捏了個簡陋的人體出來,打量著這簡陋實驗道具琢磨道:“或許,我應該先選一類數量比較少的原子進行改造?”

人體大半的物質都是水,而水由一個氫原子與兩個氧原子構成,而氧原子質量是氫原子的16倍,所以人體含量最高、質量最大的原子是氧原子。

不過正因為太多了,程斌沒敢選氧原子,退而求其次地選了人體第二的碳原子,正好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共價鍵,其化合性質最佳,人體幾乎所有組織結構都是碳的化合物構成的。

去掉碳以外的其他型別,原子改造再次開始進行,依然是順利無比的念氣滲透與嵌入,在原子層面載入好電磁控制後,巨量的能量緩緩注入了構成克隆人體的所有碳原子。

良久之後,程斌注視著毫無異狀正常運作的人體,嘴角輕輕翹起。

......

兩天後,完成了初級電磁戰體改造的程斌以數百倍音速在火星塵暴中巡遊著,尋找上次探索火星時標記的資源點。

初步完成電磁戰體,程斌體內量級高達10的27次方的微型電磁核心可以瞬間吞吐巨量的能量,火星大氣的密度遠比地球低得多,程斌這裡以比完成二版戰體前快了十倍的速度飛行,大了上百倍的空氣阻力輕輕鬆鬆地被電磁戰體抵禦,轉化為儲備能量的同時強化程斌身體強度。

就算將身前阻礙空氣的相對動能吸收,程斌飛行間帶起的餘波依舊將籠罩天地的塵暴海洋撕裂出一道錐形的寬敞晴空。

來到以前預定的一個座標點緩緩停下後,程斌在重新瀰漫的塵暴裡一時興起,臨空擺出一個標準的出拳姿勢,對著下方的火星大地就是一拳擊出。

對於目前能量控制深入原子的程斌來說,有意識地主動轉化輸出動能時擺什麼姿勢都沒多大區別,反正舉手投足間都能帶動身體絕大部分原子的力量。

倒是以後連線分子原子的各種鍵強化度積累高了,平常的人體運動那些人體工程學與國術知識倒可能還有點效用。

普通高速攝像機無法捕捉的拳速,配合著精密的力量控制將程斌身前一小團空氣打成了一片超薄的固體,高速運動中增厚的空氣片在沙塵暴中轟出一條真空通道,並在與火星地表的撞擊中轟然爆炸。

堪比導彈的爆炸效果將地面炸出一個大坑,一圈圈衝擊波擴散開來,將四周遮蔽視野的塵暴一下吹散。

雖然塵暴很快就再次籠罩了地表,但藉著這個空隙,思維加速的程斌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觀察,並在全景圖裡開始模擬搭建新基地的基礎結構——

老熒惑基地畢竟只是弄出來應急的,大部分都是鋼鐵,而且還依賴念氣的維護,在生產出足夠原材料的的今天,程斌打算按照輻射科技火種的模式打造出一個能脫離念氣輔助自動化運作的基地,為以後的其他更難的實驗做好準備。

“首先,我需要一個地基。”程斌打量了一下全景圖裡地面下的地質結構與礦產分佈,“打好地基後,再去老基地把材料搬過來。”

飄在烈風中想了想,程斌咽喉一張,將自己好不容易捂熱了的第二枚金丹吐了出來。

有了初級電磁戰體後,這個一代電磁核心作用就不是很大了。

程斌掂了掂這個小金屬圓丹,甩手將之丟了下去,金丹穿破塵暴極速下墜,在砸穿了地表深入地下後才被程斌收回念氣並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