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科學,禾鬥之學(第2/2頁)
章節報錯
科學並不是什麼具體的知識與產品,其本身是一種邏輯態度和方法論,而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就在於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在於測量與量化。
若不知道一米究竟有多長,不知道一牛頓的力是多大,不知道一秒到底有多久,如何能利用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那些充滿理工式美感的物理公式,來計算出正確的結果?
程斌將之前買的零碎分門別類的放在地上,從中找出之前跑了幾家文具店才買到的標準砝碼和天平放在桌上,先是用念氣控制著最小的砝碼穩在半空,然後腦海裡將當前砝碼上作用的念氣出力與砝碼標識的重量關聯起來。
隨後程斌將砝碼放在天平一端,念氣壓住另一端的天平托盤,想著用出之前記憶的力量。
天平抖了抖,很快趨於平穩。
程斌興致高昂,將另一個較大的砝碼加了上去,腦海裡過了一遍加法計算,念氣對天平另一端托盤的壓力突然加大。
天平來回擺了擺,慢慢恢復了平衡。
計劃通,程斌打了個響指,念氣確實和系統之前所說的一樣,會受到他認知的影響,當他對念氣要做的事情認知越深刻,念氣的作用就會越加精確。
隨後程斌多次嘗試,確認念氣有了標準砝碼作為參照物後,可以精確的產生固定數字的力量,只要沒有超出念氣功率的上限,或者超出程斌感官能識別的精度下限就行。
測定了力量標準後,程斌再次看向放在一邊的水杯,這一次更加輕鬆的將之臨空攝起,事實證明念氣的作用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
“然後是距離。”程斌興奮地翻找地上的袋子,將之前購買的標準米尺拿了出來。
和力的測定一樣,當程斌用念氣記憶了標準化的一米的長度後,念氣能根據程斌需要標註出他識別範圍內的距離。
不過有一點出乎程斌意料,他本以為測定了距離後可以像觀察筷子筒瞬間得到筷子數量一樣,可以直接觀測出視野內所有他想看的距離資料,然而出了念氣直接覆蓋的範圍,他根本沒法得到精確的距離資料。
一直沉默不語的系統此時開口了:“你若想實現目測功能,恐怕需要複習一些光學和幾何知識,生物裡關於眼球構造的相關知識也是必須的。不透過對比計算光靠肉眼是很難測定遠處物體的長度的。
另外,本系統必須提醒你,你目前的測定的標準單位存在不小的誤差。”
“我也知道啊,”程斌翻了個白眼,向著客廳走去:“但像是最新國際認定的標準米——
米是299792458分之1秒的時間內光在真空中行進的長度,拜託,這麼個小城鎮我哪裡去搞那麼高大上的對比單位啊,以後有條件我慢慢提高就是了。”
程斌跑了幾趟客廳,將牆角捆好的那些各個年級教材提了進來,拆掉繩索後從裡面翻找到物理和數學課本。
程斌開始在課本里翻查起有點陌生的,和力、質量、距離、速度、時間相關的部分公式,以及他遺忘掉的部分數學方程和各種幾何知識。
程斌認真地學習著,餓了就吃點儲備糧,除了跑三急外全身心地投入了進去。
程斌從未像現在這樣珍視過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他如飢似渴地將這些有些模糊的知識重新理解記牢後一一存入了系統面板。
等到他做完這一切已是次日傍晚,熬過一個通宵的程斌卻絲毫沒有睏意,他再次將目光投向一邊的水杯,這一次距離更遠的水杯紋絲不動,但裡面的水卻被識別分離了出來。
程斌將水攝取到空中,臨空變化著圓柱、立方、三角錐等等立體幾何造型。
比起一開始只能掀起一角紙片,現在的念氣強大靈活了何止百倍?
程斌轉過帶著血絲的眼睛,看向周圍的物品,隨著他視線的轉移,念氣也隨之蔓延。
床鋪、桌椅、檯燈、衣櫃...一個個物品的長、寬、半徑、重量種種資料隨著程斌的目光此起彼落,彷彿他身在虛擬資料的世界。
這就是超凡之路的開始,程斌一邊默默地想著,一邊將手裡的物理課本放下,再次在一邊的書堆裡翻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