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佈局漠北(第2/2頁)
章節報錯
杜臺卿拿過李承道手中的地圖,慢慢退出寢宮。
見杜臺卿離開,詩詩坐到李承道身後,輕輕梳著他的長髮,蔥白的手指劃過李承道的鬢髮,脖頸,彷彿有絲絲的酥麻感從指間傳來,讓剛經過雨露的詩詩心跳又加快了一絲。
此時的李承道並沒有注意到身後的異動,他正皺著眉,陷入沉思。
此次他給趙慈皓提供了20萬貫銅錢作為糧餉,命其整頓軍備,在固守山海關的同時,伺機出兵北進,威懾北方東突厥突利可汗。又令幽州統軍楊岌派3萬大軍兵出雞鳴山,繞道代州,然後南下透過雁門關,幷州,進入關中平原,從北向南,圍獵頡利的騎兵。
雙線分兵作戰的情況下,對失去羅藝後的幽州大軍的將領指揮作戰要求是相當高了。
不過李承道堅信趙慈皓和楊岌有這個能力把控住遼東局勢,兩人一旦真的完成自己交給他們的使命,自己就有藉口讓兩人藉著這波滅突厥的勝勢,真正意義上把控住這支鎮壓遼東的精銳之師,讓羅藝的影響力逐漸降低,從而達到事實上的削藩效果。
“曾經不可一世的幽州王羅藝就是死在你們兩手中,現在,千萬別讓本宮失望啊……”
李承道喃喃自語一聲。
其實他這一手也有很大的風險,一個不小心,山海關失手,那突利帶兵南下,整個中原大地將陷入苦戰,他只能賭突利不敢在這種時候強攻山海關。
原因有二。
第一,突利對頡利的怨念很深,原本東突厥大可汗應該是他突利的,卻被頡利政變奪取了,他突利身為真正的繼承者只能屈居頡利之下,還被髮配到了東邊與黑水靺鞨為舞,遠離東突厥權力中心,這讓他心中非常不滿。
第二,歷史上,突利是東突厥為數不多的親唐可汗,後期還主動投降大唐。現在的突利可汗僅僅才25歲,可謂是眾勢力中最年輕的一位。頡利這次南下徵招了大量突利旗下的部落將士,並讓他們作為先發部隊進攻,不用說,如果發生惡戰,這些人也是死得最多的,這讓突利越發不滿。
如果頡利這次南侵能勝,那突利還不能說什麼,一旦頡利大敗,突利將損失慘重,他統領的東部黑水靺鞨,室韋,契丹等部落原本就對他的稅收政策非常不滿,一旦突利實力大損,這些部落必將騷動,突利將無法維持統治。
歷史上,突利就因為各部落暴亂,加上頡利持續不斷徵招他麾下部落勇士,讓他輸血,才最終依附大唐,從而讓整片東北疆土盡入大唐版圖。
基於這兩點判斷,李承道認為一旦幽州大軍兵出山海關,兵峰前壓,將會給被頡利徵招了大量部族勇士的突利極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這個時候再傳來頡利大敗的訊息,突利將會面臨兩個艱難選擇。
第一個是繼續抵抗大唐,憑藉他突利的正統地位收攏東突厥殘餘勢力。
第二就是因為東突厥實力大損,突利無力與大唐作戰,趁著還有一絲本錢,依附大唐。
這兩點也在李承道的預料之中,所以他找了另外一股勢力進入新棋局中,那就是薛延陀部,這個歷史上因為頡利衰落而崛起的強大部落不是年輕的突利可以抗衡的,曾經頡利派突利攻打薛延陀,最後的結果是突利大敗而歸,從而奠定了薛延陀部落在漠北的地位。
這次也是一樣,如果頡利被重創,甚至頡利本人身死,那這個北方的最強大勢力將會迎來四方的覬覦。
南有大唐帝國,西有西突厥,北有薛延陀,東有高句麗,內部還有突利,室韋,契丹,黑水靺鞨諸部落……
所有人都會像聞到血腥味的禿鷲一般衝過來分食東突厥。
而突利在這個局面中,面對強大的大唐,薛延陀和西突厥,他將無法抗衡,甚至這些食肉者瓜分完東突厥後,如果還不滿足,那麼他們將會把目光放在他這個東突厥的正統可汗身上。
這種情況下,突利可以歸附西突厥嗎?可以歸附薛延陀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兩個北方的草原勢力,肯定不會允許他這個東突厥的正統活在世上,只要他活著,東突厥就不會滅,原先依附東突厥手下的部落將會整天想著復辟。
只有突利死了,東突厥才會真正的滅亡,薛延陀和西突厥收回來的部落才會真正的臣服。
所以,留給突利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唐!
這個過程中,李承道要做的就是趁這個機會,提前四年把最弱小的突利部完整吞沒,將東北納入大唐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