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授予重任的羅藝(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子殿下,這些行業以及規定一旦放開,那局面將會一發不可收拾,以後再想控制……”
魏徵連忙上諫,士農工商,這是千百年來的排序,士為第一,農為第二,最後才輪到商人。這個年代,要是打仗,商人那是要無條件被抓去做後勤的,什麼挖壕溝,修橋鋪路,建城牆,即使商人家財萬貫,都逃脫不了,敢有怨言,就直接殺了,家產充公。
如果李承道剛才說的真的實行,那整個社會將會徹底掙脫枷鎖,如同脫韁之馬,會發展成怎麼樣,誰都不知道。
“為何要控制?”李承道漆黑的雙眸彷彿黑洞,“是為了顯示某些人的特權嗎?還是為了彰顯你們的地位?”
李承道此話一出,整個兩儀殿的溫度瞬間降低了好幾度。
“殿下,這些規矩是老祖宗定的……”
王珪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承道直接打斷:“老祖宗有老祖宗們的顧慮,現在時代不同,再依照那些陳規舊律豈不迂腐至極!”
“本宮問你們,如果這些老規矩全部開放,是否會引起百姓不滿?”
內閣三人面面相覷,開玩笑,這些規矩都是對窮苦老百姓定的,一旦開放,他們有啥不滿的,開心都來不及呢,估計還會把李承道供起來,每天三炷香膜拜。
“百姓的話,不至於不滿……”
“那不就得了,百姓既然不會不滿,莫不是你們有意見?捨不得那點區別於平民百姓的特權?”
裴寂見李承道臉色越來越不好看,當即上前一步,打斷了王珪和魏徵想要繼續爭辯的話:“臣等絕無意見,太子殿下能心憂世間萬民,乃百姓之福,蒼天之福。”
見裴寂這麼說,王珪和魏徵互相看了一眼,也齊齊說道:“臣等謹遵殿下示下。”
“魏徵,此事交由你去辦,禮部那邊,誰不同意,就讓誰來東宮找本宮。”
李承道眼睛微微一眯:“朝廷不應與民爭利。鹽,鐵,茶,銅等原本朝廷手中的行業,如果民間想參與,須得到戶部發放的營業執照。原則上,每家如果想參與該行營業,須繳納相應的保證金,並且從源頭到最終交易的流向,須每月上報地區稅務部門核實。”
“徐厚釗,大唐人民錢莊擴散得怎麼樣?”
“回太子殿下,大唐人民錢莊在整個關中地帶,已經初步建成體系,東至洛陽,西到靈州,北至太原,南到梁州,全部都有分部,目前總共二十六莊,計劃在今年總數達到一百莊。”
“從明天開始,通知所有大唐人民錢莊,發放月利率不超過2%的貸款,全面促進各行各業發展,具體風控,由你和管金生控制,最終交由裴閣老稽核。”
李承道此話一出,裴寂,王珪,魏徵三人明顯渾身一顫,臉色甚至比起剛才李承道要開放所有行業,打破所有規定還要難看。
李承道也非常清楚自己這句話意味著什麼。
北宋王安石就是因為青苗法的低息貸款,受到所有權貴和地方宗族的抵制,即使得到宋神宗全力支援,最終還是變法失敗,落得罷相的結局。
他現在要做的,比起青苗法更廣,波及的人更多,造成的影響也更大,必定會引起所有世家的抵制,一旦失敗,他貴為太子,未來的儲君,可沒有宋神宗那麼有退路,宋神宗可以罷免王安石,他李承道還能罷免誰?難道罷免自己?
【青苗法:改變舊有常平制度的“遇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的呆板做法。靈活地將常平倉、廣惠倉的儲糧折算為本錢,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貸給農民、城市手工業者,以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象,同時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改善北宋“積貧”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