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軍機處(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這一點被李承道否決了,他要求所有府兵,不得進行軍事以外的一切活動,無論是農事,還是商貿,都不得進行,一旦發現,軍法處置。
羅藝在軍機處當場就指出一旦所有府兵不事生產,每天的消耗以及長久的軍餉開支,都將是巨大的負擔,誰擔得起?
李承道當仁不讓,直接回了一句:如果國庫負擔不起,那就本太子自己掏腰包給諸將士。讓羅藝啞口無言的同時,心中不免有些嗤笑。
他看向李承道的眼神就像虎王看一個乳臭未乾的初生牛犢,心中雖然不滿,但臉上卻沒有過多顯露,甚至還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
軍餉是最讓軍事高層頭疼的事,既然現在李承道把這燙手山芋接過去,說他來兜底,那軍機處還有何意見,自然樂得把包袱丟給太子爺。
“另外,所有監軍職責須有所變化,監軍不僅要負責監察之職,戰前動員以及升旗儀式,站軍姿,日常訓練的記錄,夜間的思想輔導,都需要監軍來負責。落實到具體,目前所有折衝府監軍,都必須要進青雲學院思想與政治學院學習,並且透過筆試及軍機處面試後,方可再次回到各軍!”
李承道朝雨化田看了一眼,後者立馬從懷中掏出具體的監軍職務表,交給軍機處所有人。
此時軍機處除了軍機大臣羅藝外,馮立,薛萬徹等人赫然在其中,另外還有一個陌生面孔。
他就是李孝恭,大唐宗室的領軍人物!
【李孝恭(591-640年),字孝恭,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李淵的堂侄,李建成的堂兄。】
李承道對李孝恭的觀感非常好,他印象中,李孝恭可是個有趣之人,性情奢侈豪爽,後房歌姬舞女達一百餘人,待人寬恕謙讓,毫無驕矜自得之色。
李承道還記得當年李孝恭知道自己辦了樊樓,非常捧場地送了幾十個歌姬過來,讓李承道隨便挑,讓李承道哭笑不得。
後世史書上有描述,李淵、李世民都對李孝恭十分親待。功成名就之後,這位王爺不喜反悲,對左右說:“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麗了些,應該賣掉再買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後,諸子有才,守此足矣。如果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這麼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別人。”
這位可算是李唐江山真正意義上的鐵桿忠臣啊,所以羅藝成立軍機處後,李承道第一時間就把李孝恭送了進去。
一來李孝恭威名赫赫,能壓得住羅藝這個目空一切的幽州王。
二來他身份特殊,即是領軍大將,又是宗室代表,更重要的是他忠心耿耿,可不像半路投降李唐的羅藝,李世民登基後這傢伙直接割據幽州自立為王了。
雖然現在李世民死了,東宮已然執政,歸屬於東宮勢力的羅藝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反叛,但李承道還是防一手。
李孝恭進入軍機處後,這軍機處就分為了三派,一派是名義上李建成麾下的幽州系,另一派是鐵桿東宮系,最後一派就是宗室系。
而李孝恭在明面上不是東宮的人,這一點朝堂上所有人,包括羅藝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從東宮和秦王府鬥得你死我活時,李孝恭完全不站隊就能看出。
所以李孝恭算是中立派,軍機處如果要順利開展,像李孝恭這樣軍方的中立派也勢必要在其中,不然整個軍機處,全是東宮的人,外面那些將領難免會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