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燧發槍,這玩意光看樣子就不是弩,你眼瞎嗎?把它當做違禁品?

收到這些武器後,馮立就開始正式組建鏢局,開展日常訓練。

訓練方法和日常的戰鬥技巧,李承道沒有摻和,只讓馮立自己看著辦,他只提出三點。

第一個就是站軍姿,每天早中晚各站一個時辰軍姿。

什麼是軍姿?

兩腳分開六十度,兩腿挺直,大拇指貼於食指第二關節,兩手自然下垂貼緊。規定一定要貼緊,如果有人用力拔手,即使人被扯得倒下了,手也不能松!收腹、挺胸、抬頭、目視前方,兩肩向後張。

而且還要幻想將體內的氣流分為三股:一股從丹田順兩腿向下,使兩腿挺直夾緊如柱,雙腳虎虎生威,緊緊抓住地,有一種將大地踏裂的感覺;氣不到腿,雙腳無力,下身則不穩。

一股從丹田向上,散至兩肩與頭頂,使肩平頭正頂住天,眼盯前方不斜視,風吹沙迷眼不眨;氣不飽盈,身體鬆垮,雙目無神。

一股收腹提臀,護住身體,使身體如鋼鐵一般堅固,否則腰部軟弱上下不直。能將體內的氣和身上的每一塊肌肉、骨骼最佳的協調兼顧,將氣與力完美的舒展,形成了一體最大的合力,站成一棵挺拔的勁松,形成五點一線。

這軍姿如果要站得好,不下一番苦功,不掉三五斤肉,流十來斤汗水是絕對達不到這樣的境界的!

原本以為隨便站站很輕鬆的老兵們這下吃到了苦頭,一個個沒站兩天就開始哭爹喊娘,但李承道其他武器,伙食方面全面滿足的前提下,這個站軍姿是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要求馮立每天必須百分百讓所有人完成。

他還派了青雲學院軍事系的學生來監督,一旦發現有士兵做得不到位,警告三次,三次後還不行,扣減當月餉銀,這餉銀是李承道發的,比起大唐常規軍要高一倍以上,如果扣餉銀還不行,那就要進入勸退流程了。

這就是李承道定下的第一個規矩。

第二個規矩是每天晚上必須學習一個時辰,內容很簡單,也不枯燥,五十個人分六間房坐下來,期間會有一名軍事系的學生來給眾人講歷史,講三皇五帝,講家國情懷,講朝代更迭,講民族大義……

然後每當結束時,就會問如果在座的人處在那個世代,應該怎麼做呢?

這些內容都不刻板,也不是咬文嚼字的文言文,是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白話文的形勢講出來。

開始老兵們都當做戲曲來聽,聽到姜太公釣魚時會哈哈大笑,聽到伯邑考被做成肉丸送給周文王吃會怒髮衝冠,聽到霍去病封狼居胥,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會無限憧憬……

後來聽得多了,想的也自然多了起來。

一個名叫“國家”的概念,漸漸形成。

是的,在民國以前,基本上士兵和百姓都是沒有國家概念的,他們的忠心都是交給領兵的主將。

他們只是一群為了吃口飯的可憐人罷了,戰爭年代,誰給口飯,他們就跟著誰,死了就死了,活下來,或許就能升官發財,所以你看古代的戰旗,只有主將的標誌,而無國家的標誌。

第三個規矩最簡單,就是每天太陽昇起時的升旗儀式和大合唱,那面赤色的旗幟,以及那首奇怪的白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