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南吳水軍明白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因為吳越水軍亮出了大國重器——火油機。古代版的火焰噴射器。

吳越水軍取得了狼山大捷,斬其主帥彭彥章,俘虜將士七千餘人,俘虜敵艦四百餘艘,殺敵無數,據記載,作戰區域內的江水和兩岸數十里縱深的地方,全都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史書記載說“火油”是一種易燃液體,點燃之後越澆水就越旺,這種東西來自於大食國……細思極恐,莫非是中東的石油?很搞笑但很嚴肅。

“火油得之海南大食國……水沃其焰彌盛。”——

早在漢朝,就有這種神奇火油的記載,據推測應該就是今天的石油。其實淮南集團也擁有這種東西,在“狼山之役”之前,淮南還向契丹贈送了一批猛火油,並傳授了使用方法,好讓契丹牽制後梁。那為何淮南水師沒有列裝這種黑科技武器,反遭吳越水軍一頓懟臉輸出呢?

原因是淮南雖有猛火油,卻沒發明出火油機,淮南只懂得把火油潑灑在敵人的城牆或器械上,然後點火焚燒,多用作攻城或守城之用。

問題又來了,火油機的工藝並不複雜,只要被敵方繳獲,很容易就能被仿製,那淮南集團為何遲遲沒有仿製出來呢?

給出了答案,因為錢鏐充分挖掘了人性的弱點並加以利用。“以銀飾其筒口”,當被敵軍繳獲後,“必剝銀而棄其筒”,於是火油機制作工藝的秘密就這樣被吳越國長期壟斷。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6月,淮南軍在沙山擊敗吳越軍,扳回一局;7月,錢鏐再派錢元瓘進攻常州無錫縣。

徐溫親率諸將前往迎戰,派陳璋率領水軍繞到吳越軍背後,然後發動夾攻,當時久旱草枯,徐溫處於上風口,於是下令縱火。吳越軍大敗,大將何逢、吳建被殺,錢元瓘逃走。徐溫下令追擊,追至山南,又對殘血的吳越軍進行了一波無情收割,與此同時,陳璋也在敵後贏得勝利,俘斬無數。

吳越軍大敗而歸。

據記載,錢元瓘單人獨騎逃到高岸之上,前面是波濤洶湧的江水,後面是咄咄逼人的追兵,情急之下,錢元瓘仰天長嘆,隨後舉起馬鞭向天賭咒發誓:“蒼天啊,你若助我,就讓我跳到對岸;否則,就讓我死在這裡吧!”隨即孤注一擲,狠狠抽打坐騎。如同劉備的馬躍檀溪,錢元瓘的坐騎奇蹟般地飛到了對岸。這也屬於後來“走近科學”的一期。

隨後的記載又不出意外地有了偏差,按照的記載,錢元瓘逃後,“既而復整行伍,破賊而還。”

按照的記載,當時吳越兵潰不成軍,於是徐知誥自告奮勇,願率領兩千精銳步卒,換穿吳越軍服,舉吳越軍旗幟,跟在吳越軍背後渾水摸魚,混入蘇州城,然後一舉拿下蘇州。該計策最終被徐溫否決,因為徐溫接下來要與吳越國講和。

究竟是“破賊而還”,還是徐溫手下留情?非要細細追究的話,其實也勉強說得過去,並不矛盾。

首先,錢元瓘最拿手的就是避敵主力、避敵鋒芒,然後示弱誘敵、奇襲殲敵,比如剛剛打贏的狼山之役。所以吳越軍表面上狼狽潰逃,實際上是否是詐敗誘敵,徐溫未必有十足的把握。

其次,狼山之役使南吳水面力量遭遇重創,綜合國力被削弱,元氣並未恢復。新生的南吳政權最需要獲得國際認可,要儘可能多的交朋友而不是樹立敵人,即便能拿下蘇州,也不可能一口氣吞掉兩浙地區,如聽從徐知誥的建議,南吳只會與吳越國陷入長期的拉鋸戰中,鷸蚌相爭的道理徐溫不會不知道。所以即便錢元瓘是真的潰不成軍,徐溫多半也會手下留情,為即將到來的和談做鋪墊。

再者,徐知誥原本就是“徐知訓之死”的最大嫌疑人,徐溫的心腹們一直都在苦口婆心地勸他儘早拿掉養子徐知誥,把江山基業傳給親兒子。如果讓徐知誥立功太多,難免功高震主。如前文詳述,徐溫一直警惕、並有意識地壓制徐知誥,甚至已經下定決心除掉徐知誥,只是在除掉他的路上突然暴病而亡,這才使徐知誥最終篡奪了徐溫的基業。所以即便徐溫有心痛打落水狗,也不會任由徐知誥在軍中豎立過高的威信、壯大自己的力量。

最後,徐溫不僅是軍事家,更是政治家。既然已經定下與吳越國講和的大戰略,那麼何時丟擲橄欖枝,就需要一個合適的節點了。這個節點就是這場無錫之戰,以勝利者的姿態要求談判,而決不能在“狼山之役”後以弱者的姿態去乞求憐憫。簡單說,就是需要見好就收,邊收邊談,這樣才能充分掌握主動權,做到利益最大化。

8月,徐溫主動歸還了吳越軍戰俘,並派外交部長訪問杭州,表示願意講和。

錢鏐欣然同意,並派官員回訪。從此之後,淮南集團與吳越錢氏集團之間維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江淮百姓自此安居樂業整整一代人。

對於這次重要的和解,仍強行為錢元瓘貼金,說淮南是因為4月的“狼山之役”才向我們求和的,對6月的沙山、7月的無錫戰役則是戰術性遺忘。

“夏四月乙巳,大戰淮人於狼山江……淮人自是遂求通聘。”

真可謂別有用心啊,因為史官將“淮人自是遂求通聘”放在了4月“狼山之役”的後面,在其之後才記載了7月的無錫戰役,一兩句簡單帶過,且最後一句還是“既而復整行伍,破賊而還”。

這種時間上的小調整,讓讀者很容易被誤導,認為淮南確實被“狼山之役”打服了,趕緊向吳越國乞和。

嚴格來講,也不算完全撒謊。因為“狼山之役”確實使淮南決定與吳越國講和,但“想”和“做”是有本質區別的,正因為政治家徐溫要講和,所以才會“以戰迫和”,透過6月、7月的大勝,贏得了足夠的談判籌碼之後,在8月份正式做出歸還俘虜、高階官員訪問等一系列友好的表示。

歷史就是過去的政治,政治就是進行中的歷史。政治家從來不騙人,只是善於引導人們閱讀歷史。

關鍵人物:錢元瓘

以上就是對兩浙錢氏集團發展歷程中立下過赫赫功勞的幾位候選人,立功的人很多,但繼承者只能有一人,到底花落誰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