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尾隨著遼國潰軍一路追來,耶律斜軫見宋軍銳氣正盛,於是採取了避敵鋒芒、誘敵深入的策略。耶律斜軫收集了潰軍的旗幟,把自己的部隊也偽裝成潰軍,苟在得勝口。

耶律斜軫得逞了,宋軍急功近利,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傳說中的契丹鐵騎也不過爾爾,繼續追擊遼國潰軍,意圖擴大戰果。宋軍在追擊過程中又斬殺千餘人,趙光義龍顏大悅,下令繼續向北追。得勝口的這支「潰軍」並沒有引起宋軍的興趣,宋軍置之不理,一路向北。

耶律斜軫淡定從容,刀削鐵鑄的臉頰顯得尤為成熟穩重,他在心裡默默計算著時間。

「嗯,差不多了。聽我號令——全軍出擊!」

在耶律斜軫的一聲令下,遼軍如出籠猛虎,從宋軍背後發動攻擊。

這波攻擊很奏效,宋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立刻收攏部隊,向後緊急撤退。遼軍雖搶奪了先機,做到了出其不意,卻因人數劣勢而無法立刻翻盤。宋軍在短暫的驚慌錯愕之後,憑藉人數優勢漸漸穩住了陣腳,兩軍沿青沙河對峙。

雖然傷害性不大,但耶律斜軫的突襲既打亂了宋軍追擊的步伐,阻斷了宋軍兇猛的進攻勢頭,又給予幽州城守軍極大的鼓舞,使其堅定了固守待援的信心。

激情四射的趙光義被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惱怒不已,見耶律斜軫人數不多,於是改變了策略,留出一部分兵馬繼續與之對峙、牽制,而將把主力部隊用在強攻幽州城上。

對於幽州,趙光義志在必得,四面攻城,親臨前線指揮強攻(乘輦督攻城)。

趙光義命有關部門抓緊打造八百門攻城炮,限期半個月。攻城八作壕寨使趙延進同志僅用八天就完成任務,受到趙光義的特別表揚。

在宋軍強大的攻勢下,城內守軍不斷陣前投誠,例如遼建雄軍節度使劉延素、渤海部酋長大鸞(又作「達蘭罕」,長期以來我都誤讀為「漢蘭達」)、幽州「山後八軍」軍官、薊縣百姓……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不了我的中國心。幽雲十六州被割讓給遼國已有60餘年,如今的幽州百姓很大一部分從出生那天起就是遼國護照,從未目睹過祖國的繁榮,然而他們的祖先早已把他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他們身體裡澎湃著中華的聲音,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

用遼國人的話說,城中居民多數都懷有二心,他們對中原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認同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見宋軍勢大,他們紛紛倒戈投誠,幽州形勢岌岌可危。

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宋軍圍攻幽州十餘日,聲勢雖浩大,但始終未能攻克外城,士兵的厭戰情緒開始蔓延,物資轉運也開始吃力,戰爭天平開始向防守方的遼國傾斜,趙光義對此憂心忡忡。

趙光義分析總結了收復太原的經驗,認為阻斷援軍是攻城戰的重要一環。消滅援軍,就會動搖守軍意志,再配合強大的攻勢,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趙光義下令對沙河的耶律斜軫部發動攻擊,意圖把他們逼回遼國腹地,使幽州淪為孤城。

經過一日的激戰,宋軍憑藉人數優勢再次獲勝,遼軍稍稍敗退。有道是英雄所見略同,耶律斜軫亦知援軍存在的重要性,勝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存在感,哪怕只剩一人。遼軍雖處劣勢,卻仍憑險據守,與宋軍艱難對峙。

耶律斜軫如打不死的小強,既不能被全殲,也不能被打潰,趙光義又將重點放在了攻城上,除了常規的雲梯、洞屋還有新趕製的八百門他孃的義大利炮之外,宋軍還玩兒起了地道戰(穴地而進)。守軍則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一化解。

宋軍精

挑細選出三百敢死隊,在夜色的掩護下企圖偷偷攀登城牆,結果被遼將耶律學古發現並一舉擒之。

幽州之戰陷入全面的僵持中。這時候,遼國的第二波援軍趕到,其主將是遼國名將——耶律沙,另派耶律休哥接替敗軍之將耶律奚底的職務。

聽說遼國又派援軍,趙光義就又把重點放在了阻擊援軍方面,指揮大軍前往阻攔,雙方在高梁河相遇,於是爆發了著名的高梁河之戰,而趙光義也因此一戰封神——高梁河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