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錢弘俶入覲(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述
“錢弘俶入覲”基本是《吳越備史》的記載,無疑又是閤家歡大團圓,趙匡胤與錢弘俶是一見如故,推心置腹兩小無猜,真像兩個正人君子。
於是《十國春秋》幫他補充了一點兒內容:1,三條腰帶錢弘俶初見趙匡胤時,獻寶犀帶一條,這是一種非常名貴的稀世寶貝。
趙匡胤收下後,說道:“朕也有三條寶貝腰帶,不過跟你的不太一樣。”捧哏的錢弘俶說那就請拿出來,讓我開開眼吧。
趙匡胤笑道:“汴河一條,惠民河一條,五丈河一條。”這三條河都是重點水利工程,服務於民生。
錢弘俶聽後十分慚愧。另有記載,略微不同:趙匡胤說
“汴河一條,淮河一條,揚子江一條。”如果是這句話,那麼威脅恐嚇的味道就十足了。
汴河,貫穿汴州,指代汴州,繼而指代中原地區;淮河,指代南唐;揚子江,是長江的別稱,藉以指代吳越國。
而南唐剛剛被大宋收復,再品品這句話,是不是很具侵略性?趙匡胤婉轉地表達了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的嚴肅政治紅線,中國自古以來就不容割據、分裂,不管是淮南、江南還是海峽的那邊。
2,
“但盡我一世耳”趙匡胤在御花園宴請錢弘俶,錢弘俶先是
“拜謝久之”,趙匡胤命內侍將他攙扶起來,然後親手賜給他一杯酒,錢弘俶感動地
“伏地感泣”,併發誓道:“子子孫孫盡孝盡忠宋帝!”趙匡胤則回道:“但盡我一世耳,後世子孫亦非爾所及也。”兩個人的話都不需要翻譯,表面意思都顯而易見,但又都需要翻譯,因為話裡有話。
錢弘俶表面是說錢氏子孫永遠效忠於大宋。——翻譯翻譯:吳越國永遠割據兩浙。
趙匡胤表面:你能向我效忠就可以啦,你死之後又怎能約束你的子孫呢?
——翻譯翻譯:你的忠心使我找不到滅你的理由,不過你的子孫和我的子孫嘛,不好說啦,你就別管啦。
表面和諧互信,暗地裡針尖麥芒,在關鍵問題上充分交換意見,增進了雙方的瞭解,會談是有益的。
3,金鳳欲飛某次宴飲中,趙匡胤讓皇家女團彈奏琵琶助興,錢弘俶主動獻詞。
曲調優美,大家聽得如痴如醉,一起打cALL,正在嗨時,忽聽詞中一句
“金鳳欲飛遭掣搦,情脈脈,看即玉樓雲雨隔”,趙匡胤當即從座位上彈了起來,愛撫著錢弘俶的後背,說道:“誓不殺錢王。”你錢弘俶跟我趙匡胤並無私人恩怨,收復兩浙完成統一是公事,咱們公私分明,我只要你的土地,不要你的性命。
【二次入覲】這次朝覲泱泱大國對錢弘俶的觸動極大,回國之後便命人把辦公室重新佈置了一番,將座椅搬到東偏位。
他不敢坐北朝南,好理解,可把桌椅向一邊側轉,為什麼非要往東偏,而不是往西偏呢?
錢弘俶解釋道:“西北者,神京所在,天威不違顏咫尺,某豈敢寧居乎!”西北方向是汴州,是趙匡胤同志的方位,我可不敢造次;從此開始,每當向朝廷進貢前,都要先焚香禱告,以示謙恭;以上還算拘泥於形式主義,而接下來則是實質性大動作:“王下令以文軌大同,封疆無患,幾百禦敵之制,悉命除之。諸城有白露屋及防城物,亦令撤去”。
一句話,吳越國不以大宋為假想敵,撤去城防工事等。去軍事化,對大宋坦誠相待。
在錢弘俶回國的半年後,大宋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太祖駕崩,太宗登基。
中原換了新天子,老規矩,錢弘俶又將迎來新一輪加官進爵:敕授錢弘俶尚書令兼中書令。
又派來高階官員給錢弘俶送來生日禮物。作為謝恩及回禮,錢弘俶派兒子錢惟浚入貢厚禮,還請求增加進貢的次數,趙光義優詔不允,心意領了,別這麼破費了。
既然中原換了新天子,錢弘俶便要再次入覲拜碼頭。978年2月6日,距離首次入覲兩年後,錢弘俶再次離開杭州前往汴州。
自入宋境之後,揚州、泗州、宿州等皆有大宋高階官員迎接,接待規格與上次無異,盡顯朝廷之優寵,不必細表。
3月24日,錢弘俶抵達京師,皇弟趙光美在迎春苑設宴接風洗塵,隨後下榻禮賢宅;26日,趙光義在崇德殿接見了錢弘俶。
反覆的宴請、送禮、回禮、謝恩……一切彷彿都是兩年前的重演,按照老劇本,趙光義很快就要下詔送客了,然而就在4月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變故——泉州陳洪進獻土歸朝。
泉州的一小步,卻推進了中華歷史的一大步。泉州歸朝跟吳越國錢弘俶有啥關係,又與所謂的中華歷史有何關係?
泉州不是被留從效割據嗎,怎麼突然冒出一個陳洪進?我們將簡單梳理一下,用簡短的文字回溯這段倒筆書中的倒筆書。